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

捲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德润的《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与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捲地颠风响怒雷”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开篇,描绘了一场狂风大作、雷声轰鸣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冬至前后天气的剧烈变化。接下来,“一宵天上报阳回”则转折到第二天清晨,阳光重新照耀大地,象征着冬至之后白昼渐长,春天的气息开始回归。

“日光绣户初添线”一句,将日光比作绣户上的细线,形象地表现了阳光逐渐增强的过程,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雪意屏山欲放梅”则通过“雪意”与“梅”的预示,巧妙地表达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梅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两句,借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表达了对国家政权和神明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里的“双阙”、“象魏”、“五云”、“灵台”等词语,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和宇宙和谐的向往。

最后,“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温暖画面,溪边的老翁在温暖的水中捕鱼,然后用鱼换取酒,享受着冬至后的第一缕温暖。这一场景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变化中寻找生活乐趣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时节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悟,充满了对自然美和人间情的赞美。

收录诗词(120)

朱德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和顾仁甫观潮

候潮翻雪响泷泷,砥柱中流势激撞。

岂有明珰遗洛浦,欲投圆璧誓长江。

雪涛杂沓蜃楼起,海峤微茫雁字双。

莫讶伍胥遗恨在,越山南去未成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题子明雪泉

万壑轻澌渡薄寒,碧云深处互漫漫。

六花溅沫成天巧,一脉潜流激暮湍。

石鼎茶温风味冽,玉壶冰皎露华乾。

荆溪白石天寒夜,误作山阴道上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江

堤边古木风,江上飞鸿影。

秋江待渡人,立到前山暝。

形式: 五言绝句

过西山

黄尘飞白日,黑雨洗青山。

水静渔舟渡,林深倦鸟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