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即事三首(其二)

秋老那复雨初晴,我行西郊赏西成。

芦花飞空讶舞絮,枫叶满径纷吹萍。

香粳幸惬一饱愿,晚菊亦吐三秋英。

陂池更作嗣岁计,帝力浩浩仁群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已深,雨后初晴,我往西郊去欣赏秋季的丰收。
芦花在空中飘飞,像舞动的棉絮,枫叶铺满小路,如同翻飞的浮萍。
香甜的稻谷满足了我饱食的愿望,晚秋的菊花也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我还计划着来年池塘的灌溉,感叹皇恩浩荡,仁爱惠及众生。

注释

那复:不再。
西郊:城市西部郊区。
芦花:芦苇的花,白色。
舞絮:比喻芦花随风飘动的样子。
嗣岁:来年。
帝力:皇帝的力量或恩惠。
仁群生:仁爱惠及众生。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廖行之的《西郊即事三首(其二)》描绘了秋天雨后初晴时的郊外景色。诗中,"秋老那复雨初晴"点明了时节已至深秋,难得的晴朗天气让人心情舒畅。"我行西郊赏西成"表达了诗人漫步郊外,欣赏丰收景象的闲适。

"芦花飞空讶舞絮,枫叶满径纷吹萍"两句,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芦花如飞絮般在空中飘扬,而枫叶则像落萍一样随风散落在小径上,展现了秋日特有的萧瑟之美。

"香粳幸惬一饱愿,晚菊亦吐三秋英"写出了诗人对丰盛粮食和晚秋盛开的菊花的喜爱,流露出满足与喜悦之情。"陂池更作嗣岁计"则暗示了诗人对来年丰收的期待,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智慧。

最后两句"帝力浩浩仁群生"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普济万民的感慨,寓含了对国家和君主的赞美,以及对百姓福祉的关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西郊即事三首(其一)

唐年斗酒价三百,苦贵已起诗翁言。

那知三倍犹痛饮,可知此老空烦冤。

风烟澒洞搅霜信,云日黯淡浮天根。

此世有酒须烂醉,贵贱琐琐宁当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西囿卢橘数株方穷秋萧索间诧然敷荣薿薿可爱作诗记之

寂寂园林秋暮时,可人卢橘玉英肥。

祗应篱菊返魂在,满慰金行得意归。

僵立冻蜂攒翅白,霏微繁李缀枝稀。

天公似恐缁尘污,乞与毡裘护雪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蒲圻徐丞于金鸡驿次李和卿韵

金鸡亭上小舂容,日射湖光照眼浓。

痛饮壮君堪八斗,剧谈应我避群锋。

笑看天际孤飞鹜,惊起波中老蛰龙。

明日东西各奔走,莫随流俗浪迎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呈武氏表兄

我家蒸湘东复东,君尝过我从妪翁。

我时总角君未冠,相与游戏如鸿濛。

无何君作十年别,远指沅水云能穷。

儿时岂识销黯事,聚散过眼回头空。

衡阳以西大酉麓,其间不及马牛风。

向来往往二十载,音问无计随鳞鸿。

吾翁得官夜郎郡,尽室随牒溪山中。

故应喜近栖碧老,岂谓一疾铭幽宫。

箕裘赖有七男子,华萼竞秀阶庭丰。

尔来得得步相访,磊落玉树何玲珑。

固知乃翁已无憾,有子足胜王家戎。

团圞夜话得相属,幸勿别去轻匆匆。

即今山城二月半,李花能白桃能红。

阳和薰蒸著草木,骀荡天冶春融融。

繁华不足悦我眼,独以文字忻磨砻。

男儿胸中负志业,声价直欲高恒嵩。

立身扬名我辈事,肯逐斥鴳甘蒿蓬。

篇诗慇勤丐领略,但愧骫骳言非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