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风琴》诗,通过对风琴声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陶令无弦趣,未忘矫俗心”暗寓了诗人对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的追求,即使没有实物琴弦,也保持着高雅的艺术趣味。接着,“退之听颖师,哀怨一何深”引用韩愈听琴的故事,表达出风琴声中的深沉哀怨情感。
“伊余两瑶琴,因风调至音”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风琴上,琴声随风而起,时如松涛落,时似骊龙吟,展现了音乐的丰富变化。然而,“掩抑竟何有,断续难自禁”又传达出琴音中的压抑与难以自控,反映出人生的复杂情绪。
“悦耳贵一适,传指劳千金”强调了音乐的愉悦在于适度,弹奏技艺的精湛则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最后,“乃知宇宙间,喧寂寄所任”表达了宇宙间的喧嚣与寂静皆是人生境遇的体现,而风琴声正是诗人情感与宇宙共鸣的载体。
“火化本无迹,至理不可寻”借用禅宗的意象,暗示音乐的至高境界难以言表,只能用心体会。结尾“以余疏慵姿,置之风水林”则以自我谦逊的姿态,表明自己虽才疏学浅,但仍愿在自然的环境中,让心灵与风琴声共舞,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