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一首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

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中使用水车灌溉农田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村田高仰对低窊”,生动展现了农田高低错落的地形特点,为水车的使用提供了自然条件。接着,“咫尺溪流有等差”点明了水源与农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水车在调节水量、平衡灌溉中的重要性。

诗人想象自己想要均匀灌溉田边,却因“天公不遣雷鞭车”而无法实现,巧妙地将水车比作雷鞭,既体现了水车的力量,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随后,通过“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描绘了水车汲水入渠的情景,形象生动,富有韵律感。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水车运转时的震撼力,仿佛大地都在震动,风轮相互交织,展现了水车的强大动力。同时,通过“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表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不辞辛苦,日夜奔波于田间地头。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描绘了春耕时节,绿油油的秧苗在水中生长,如同雪浪翻滚在田垄之上,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最后,“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表达了农民们对于劳动的热爱与满足,即使耳朵听惯了劳作的声音,也心甘情愿。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则以农民对未来的憧憬结束全诗,他们渴望在晚年也能享受到丰足的食物,认为水车的轰鸣声比青蛙的叫声更悦耳,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水车灌溉农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还蕴含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和云门行持长老十二辰歌呈同游二三士

虚堂怖鬼鼠窸窣,床上门牛由蚁窟。

将军见虎箭羽没,兔起鹘落不待咄。

初心学道如龙头,习疑玩久蛇尾收。

云门倒跨一木马,追风相羊踏九州。

诸贤巧思生棘猴,碧鸡谈辨不肯休。

烦师放出紫湖狗,骑猪南穿声喧啾。

形式: 古风

从谢仲谦乞猫一首

昔人蚁动疑斗牛,我家奔鼠如马群。

穿床撼席不得寐,齧噬编简连帨帉。

主人瓶粟常挂壁,每饭不肉如广文。

谁令作意肆奸孽,似怨釜鬵无馀荤。

君家得猫自拯溺,恩育几岁忘其勤。

屋头但怪鼠迹绝,不知下有飞将军。

他时生囝愿聘取,青海龙种岂足云。

归来堂上看俘馘,买鱼贯柳酬策勋。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次韵曾宏父见贻一首

东巡属车何大勤,铁马风趋过吴下。

周宣自有中兴日,天厌毡庭尚须暇。

所兴吴越天有年,污邪委地连山前。

与君步屧探禹穴,感时兴物俱惘然。

一官寓食家传久,暮景差池亦何有。

遮藏要见太平时,狐死何曾忘丘首。

形式: 古风

二禽言(其一)

婆饼焦,游子饥。游子饥,泣路岐。

耕牛杀尽饱狂虏,桑下老农心更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