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英竹堂诗

瑛翁堂前清景胜,绿玉阴森万馀顷。

当年结构杳难寻,于今渐得开三径。

三径苍苔厚翠茵,半帘湘影隔红尘。

寄言尘外来观者,须到阶前问主人。

南阶清问疑无日,北牖萧骚风雨集。

有时卧向石床听,薄暮不知烟雾湿。

八窗珑葱爽气多,林声静与琴声和。

凉生枕簟疑秋早,月到庭除觉夜过。

春风昨夜吹新绿,粉箨飘香零簌簌。

飞来百鸟不敢喧,畏有孤凰深处宿。

此君高怀随处安,我欲结交同岁寒。

何当携酒寻幽赏,日日醉我青琅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薛彦英竹堂的清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茂盛与宁静,以及竹堂内外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首句“瑛翁堂前清景胜”,点明了地点与环境的清雅。接着,“绿玉阴森万馀顷”以“绿玉”形容竹林的翠绿与生机,营造出一片深邃而清新的景象。“当年结构杳难寻,于今渐得开三径”则透露出竹堂的历史感与隐逸之风,暗示其建造的不易与现今逐渐开放的景象。

“三径苍苔厚翠茵,半帘湘影隔红尘”进一步描绘了竹堂周围的自然景观,苍苔覆盖的石径与湘江倒映的帘幕,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凸显了竹堂的静谧与脱俗。诗人以“寄言尘外来观者,须到阶前问主人”一句,表达了对访客的期待与邀请,希望他们能亲临此地,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南阶清问疑无日,北牖萧骚风雨集”描绘了竹堂内外的四季变换与自然之声,尤其是“有时卧向石床听,薄暮不知烟雾湿”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竹堂主人在自然中休憩的情景,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八窗珑葱爽气多,林声静与琴声和”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堂内外的和谐与宁静,无论是窗外的林声还是室内的琴声,都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凉生枕簟疑秋早,月到庭除觉夜过”通过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表现了竹堂主人对自然与时间的独特感知,以及在此环境中生活的悠然自得。

“春风昨夜吹新绿,粉箨飘香零簌簌”描绘了春夜的生机与香气,以及竹笋生长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

最后,“飞来百鸟不敢喧,畏有孤凰深处宿”以鸟儿的安静与对孤凰的敬畏,再次强调了竹堂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竹堂主人的高洁与独特。

“此君高怀随处安,我欲结交同岁寒”表达了诗人对竹堂主人高洁品格的赞赏与向往,希望能够与之为友,共同面对生活的严寒与挑战。

“何当携酒寻幽赏,日日醉我青琅玕”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希望未来能够与竹堂主人一同畅饮美酒,欣赏竹林美景,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整首诗通过对竹堂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城西赏梅用东坡韵

昔年曾居云水村,暗香绕榻侵诗魂。

吟边梦里长相忆,清思恍到罗浮昏。

今年移家近西郭,亦有一树开南园。

寒枝良僵苍藓剥,冷艳落寞春风温。

几朝幽鸟唤人起,半窗疏影交晴暾。

披衣起坐对觞咏,何必扣遍山家门。

旧游已去不复醒,高歌且醉花间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杏花

春意竞喧嚾,撩人半出垣。

红轻销醉色,粉薄露啼痕。

摇动春疑闹,开齐昼觉繁。

深藏沽酒店,斜绕劝农村。

依柳莺多语,偎桃坛暗翻。

枝寒横晓月,窗白映晴暾。

坛静飘琴荐,林幽灿药轩。

隔帘微雨夜,香到欲消魂。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春二首(其一)

一春苦被春相恼,及到春归更恼人。

怪底今朝轻别去,空留啼鸟伴吟声。

形式: 七言绝句

送春二首(其二)

空庭草长燕交飞,独坐闲吟昼掩扉。

风雨满城花落尽,几人閒得送春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