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二首(其三十五)

即此见闻非见闻,无馀声色可呈君。

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形式: 偈颂 押[文]韵

翻译

这里的所见所闻并非真实的见闻,没有什么声音色彩可以展现给你。
如果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事情,那么实体和作用是否区分都无所谓。

注释

若:如果。
了:结束,了结。
全无事:没有任何事情。
体用:实体与作用,这里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
何妨:何必要。
分不分:是否要区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祖钦的作品,名为《偈颂七十二首》中的第三十五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越日常感知的禅意。首句“即此见闻非见闻”意味着眼前的所见所闻并非寻常的感官体验,而是超脱于表象之上的领悟。次句“无馀声色可呈君”进一步强调这种超越,指出没有任何多余的色彩或声音可以传达给听者。

后两句“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则是对禅宗核心概念的阐述,即个体与宇宙本体的合一。如果能彻底理解这个道理,那么体(自性)与用(现象)之间的界限就不再重要,达到了“不分”的境地,也就是所谓的“无分别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禅宗对于空性和实相相互融合的理解,鼓励读者超越世俗认知,体验到更为深刻的内在世界。

收录诗词(259)

释祖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七十二首(其二)

西来十万路迢迢,智鉴当轩影莫逃。

四海浪平龙睡稳,九霄云净鹤飞高。

形式: 偈颂 押[豪]韵

偈颂七十二首(其七)

两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出自涓涓。

仙家不曾论春夏,石烂松枯是一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颂七十二首(其二十)

东君有令不虚行,三顿乌藤大险生。

龙得水时增意气,虎逢山色长威狞。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颂七十二首(其三十六)

且看双放更双收,有底欢声无底愁。

一切圣贤如电拂,大千沙界海中沤。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