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登铁瓮城》由宋代诗人胡致隆所作,通过描绘铁瓮城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
首句“雉堞巍然岁月长”,以“雉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为切入点,描绘出城墙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高耸挺立的景象,暗示了城墙见证了无数的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接着,“古今知阅几兴亡”一句,直接点明了城墙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
“吴王殿里笙歌罢,炀帝城边草木荒。”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历史的辉煌与荒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吴王时期,宫殿中曾有过繁华的笙歌宴乐,而到了隋炀帝时期,城墙边却已草木荒芜,一片萧条。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感慨。
“万里烟霞归洞急,一川风月渡江忙。”最后两句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万里烟霞”和“一川风月”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然而,这壮丽之景与前文的历史沧桑形成了一种反差,暗示着无论自然如何美丽,都无法掩盖历史的痕迹和人类活动的痕迹。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铁瓮城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壮丽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