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家藏夏仲昭竹

我昔乘骢按江右,仲昭来作筠阳守。

当时写竹独擅名,自昔非人不轻授。

一朝趋拜容台命,南浦楼前适相觏。

赠我朝阳舞凤图,疑似箫韶九成奏。

家藏倏忽廿四载,素绢虽陈墨如旧。

兹晨拂拭悬素壁,烂熳辉光动晴昼。

千仞翔来览德辉,九苞振起铺文绣。

须臾飒飒起风雨,又似虞廷弄清味。

光价真追老可踪,声华岂在坡翁后。

公又已为泉下客,白璧黄金亦难购。

老我题诗遗子孙,睹物思人泪沾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题家藏夏仲昭竹》描绘了他回忆与故友夏仲昭的交往以及珍藏的竹画的往事。诗中,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乘骢按江右”和“仲昭来作筠阳守”的叙述,展现了与夏仲昭的交情深厚。夏仲昭以其绘画才华闻名,尤其是竹画,诗人强调其作品非寻常人能轻易获得。

“赠我朝阳舞凤图”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夏仲昭所赠之画的精美,仿佛有箫韶乐曲般的动人旋律。这幅画被诗人珍藏了二十多年,虽然岁月流转,但墨色依旧鲜明。诗人将画悬于壁上,阳光照射下,画面光彩夺目,如同凤凰展翅,文采斐然。

接着,诗人运用“千仞翔来览德辉”、“九苞振起铺文绣”等比喻,进一步赞美画中的艺术魅力,甚至将其与虞舜时代的音乐相比,认为其价值堪比古代大师。然而,夏仲昭已经离世,即使白璧黄金也无法再换回他的艺术才华。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借题画表达对故人的深深怀念,泪水不禁沾湿衣袖。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一幅竹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艺术的珍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收录诗词(701)

韩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成化七年冬户部主事李君士美奉玺书清财赋于两广廉而有为严而不苛贤声闻于朝即有员外郎之擢君感激益励凡两广二十郡之地冒暑雨冲瘴毒早夜兼程遍历无遗所至人不敢干以私而搜剔奸蠹无能隐蔽绳之以法仓庾肃清亦未尝执己见以及非辜诚才德兼优之君子可重也于其归赋诗送之兼致予意

岭海穷冬变风色,瘴烟灭尽梅花白。

行台日长羽书简,载酒远送朝天客。

客乃金曹粉署郎,早登科甲随班行。

作官今已八九载,共誇节操非寻常。

昨捧天书下南越,两度岁华犹未歇。

马蹄踏遍瘴乡云,所至无人敢私谒。

千仓万箱总较量,寸丝尺缕无遗忘。

两藩财赋清似水,英声先已蜚岩廊。

圣明因此知才器,特进一官员外置。

远大从今未可量,好与皇家图济利。

国朝财赋取最宽,可堪水溢兼旱乾。

东南已嗟民力竭,西北更苦供输难。

司徒年来亦难处,左区右画劳心绪。

君还有策莫惮言,报国须当以身许。

形式: 古风

寿大司寇杨公二首(其一)

身荷三朝宠,官联八座荣。

提兵不妄杀,谳狱只求生。

龟鹤应无算,熊罴定有徵。

宾筵多祝颂,谁似故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寿大司寇杨公二首(其二)

当代推人物,惟公独占魁。

清才多裨益,阴德久栽培。

应得明珠晚,何妨白发催。

佳辰隔千里,无计劝霞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吴布政致政还毗陵

盛满心知足,归休志已伸。

乐天陪九老,莱子慰双亲。

风月开三径,山林见几人。

西江有棠树,千载忆斯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