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送陈荆山给谏谒归》。诗中描绘了对友人陈荆山辞官归乡的深情送别之情。
首联“知君亦未厌承明,回首沧洲却有情”,表达了诗人对陈荆山在朝廷任职多年,虽已心生倦意,但对故乡仍有深深眷恋之情的理解与感慨。承明,指古代帝王的宫室,这里借指朝廷。沧洲,则是古代文人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此处暗含陈荆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颔联“鸾掖几年焚谏草,鹏池六月息遥程”,通过“鸾掖”和“鹏池”的典故,赞美陈荆山在朝为官期间,多次上书直言进谏,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同时也暗示了陈荆山在繁忙政务之余,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颈联“行边柔绿怜芳杜,到日轻红擘侧生”,描绘了陈荆山归乡途中所见之景,以“柔绿”和“轻红”渲染出一幅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画面。芳杜,即香草,象征着美好与高洁;轻红擘侧生,可能是指初春时节,花朵在枝头轻轻绽放,预示着新生与希望。
尾联“自笑陆沉头欲白,故园归梦眇难成”,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年华老去,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却难以割舍。陆沉,比喻人世间的沉浮,头欲白,暗示岁月流逝,年华不再。归梦,即思乡之梦,难以成真,表达了诗人对陈荆山归乡的深切祝福,以及对自己未能归乡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陈荆山归乡之路的描绘,既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