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

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

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

经诵有时閒,了了见山翠。

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

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

身寄孤鹤巢,梦如幽兰气。

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

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

久怀缁锡邻,颇与云山契。

章甫如可投,期君访灵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游历西山,寻访白云深处僧人的画面。首句“秋山晚苍苍”展现出山色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深沉与宁静,引人遐想。接着,“引兴白云际”表达了诗人被这美景激发的兴致,欲追寻那白云缭绕的僧人踪迹。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描绘了他们听到山谷中的钟声,正准备返回源头继续骑行的场景。随后,诗人通过“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描述了登山的过程,心境如晴空般清澈,仿佛已达禅定之境。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清冷,凸显出僧人的隐居生活。诗人感叹“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表达对僧人超然物外生活的敬仰。

“经诵有时闲,了了见山翠”写僧人诵经的闲暇时光,以及他们对山色的深深欣赏。接下来,诗人借“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暗示自己也向往这样的隐逸生活,以琴声传达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描绘了他们在西峰稍作休息,月光悄然洒落的景象,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与梦境之中。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山林的契合,期待能有机会深入体验这种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访玄章师不遇

真僧驻锡处,云床在西峰。

应物无所住,安知来去踪。

今来结青瑶,又向何山逢。

白日无经声,金飙但鸣松。

悬思永今夕,杳霭秋天钟。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道中偶咏

林馆夕暂休,星驾晓仍发。

沉沉树若烟,浩浩溪如雪。

白首倦长途,青山笑予拙。

形式: 古风

宿黄梅五祖寺

佛祖说法处,迥与诸天邻。

珠宫历浩劫,桂殿馀真身。

登攀访灵异,礼谒知宿因。

地远泉石怪,人閒猿鸟驯。

松杉覆窗户,湿竹清衣巾。

花雨出深夜,天香来暮春。

久知簪组妄,思与缁锡亲。

所希慧灯影,为余照迷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吴士显

吴生雁荡人,脱略当世事。

欲识平生心,悠悠江海是。

布衣何飘飘,孤剑千里至。

斗酒未及欢,看云起归思。

长风吹古城,寒石下秋水。

分手从此辞,车尘望中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