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晴庭户春阴薄。东风不度重帘幕。第几小兰房。
雏莺初弄黄。悄寒春未透。不解寻花柳。
只恐渐春深。愁生求友心。
这首宋词描绘了雨后新晴的庭院景象,春意盎然但略带一丝清冷。"新晴庭户春阴薄"一句,写出了雨过天晴后,淡淡的春阴洒在庭院中,显得清新而宁静。"东风不度重帘幕"暗示春风尚未完全吹过厚重的窗帘,保留了一丝内敛的气息。
接下来的"第几小兰房。雏莺初弄黄",通过描绘小兰花房和雏莺的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雏莺初弄黄",以雏莺的黄喙轻声啼叫,寓意着春天的新生与希望。
"悄寒春未透",进一步刻画了春天的微妙变化,虽然寒意已淡,但仍未完全消散。"不解寻花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的留恋,不愿轻易追寻繁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更倾向于享受这份静谧的春日时光。
最后两句"只恐渐春深。愁生求友心",词人担心随着春天的深入,自己会陷入孤独,产生寻找朋友共度春光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词人的情感世界,富有诗意。
不详
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隔江一带春山好。平林新绿春光老。休去倚阑干。
飞红不忍看。东流何处去。便是归舟路。
芳草外斜阳。行人更断肠。
西风转柂蒹葭浦。客愁生怕秋阑雨。衾冷梦魂惊。
声声滴到明。不眠敧枕听。故故添新恨。
新恨有谁知。天寒雁正稀。
败荷倒尽芙蓉老。寒光黯淡迷衰草。行客易销魂。
笛飞何处村。云寒天借碧。树瘦烟笼直。
若个是乡关。夕阳西去山。
春山已蹙眉峰绿。春心骀荡难拘束。惆怅为春伤。
惜花心更狂。对花深有意。且向花前醉。
花作有情香。与人相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