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乌山土地庙

耕而食,凿而饮,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乡村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对土地神的崇拜,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耕而食,凿而饮”,开篇即点明了农耕文明的基础生活状态。农民通过辛勤的耕作获取食物,通过挖掘水源解决饮水问题,这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接着诗人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和社区组织形式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村社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在其中共同生活、劳作、祭祀,形成了紧密的社区联系。这句话不仅强调了传统习俗的延续性,也暗示了乡村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最后四句则聚焦于对土地神的信仰和祭祀活动。春天播种时,人们会向土地神祈求丰收;秋天收获后,则会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感谢。这样的仪式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祖先智慧的传承。通过与故乡父老一同参与这些祭祀活动,人们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维护着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和土地神崇拜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颂扬。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海宁观音殿联

八面现金容,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

十方瞻宝相,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

形式: 对联

题孙莲叔红叶读书楼联

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

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

形式: 对联

苏州漱碧山庄联

丘壑在胸中,看垒石疏泉,有天然画意;

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形式: 对联

江苏臬署便坐联

小坐集衣冠,花径常迎三益友;

清言见滋味,芸窗胜读十年书。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