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

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

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

蛮唱与黎歌,馀音犹杳杳。

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

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

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

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

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

莫为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

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

形式: 古风

翻译

苍天让我出家,到老才开始修行。
为了北方的儿子,我违背戒律也值得一笑。
拨开云雾见到天眼,回头却已失去大海的波涛。
蛮人的歌声和黎族的歌曲,余音仍然遥远。
大儿子照看一群幼童,四岁就守着孤独的山岭。
二儿子因病学习医术,历经挫折才略知一二。
小儿子一边耕作一边养育,有空闲时还会写字。
我也在诗酒中挣扎,离道途越来越迷茫。
纷扰何时能定,何处都能安度晚年。
不要做柳仪曹那样的人,用诗书教化无知的人。
也不要追求登山涉水,山水之美又能如何。
就让我们安心居住,一起游玩,关上门打扫干净。

注释

遣:派遣, 让。
临老:到了老年。
破戒:违反戒律。
回首:回头看。
蛮唱:蛮人的歌声。
黎歌:黎族的歌曲。
牧众稚:照看一群幼童。
孤峤:孤独的山岭。
三折:多次挫折。
洒扫:打扫卫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子女教育的期待。

"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诗人自嘲自己年迈才开始学习道术,反思生命中的重大转变。

"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回到北方故土,成为孩子们的父亲,即使违背了过去的誓言,也只是一场轻松的笑谈。

"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诗人用神话中的情节比喻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而往昔的壮志豪情已如烟消散。

"蛮唱与黎歌,馀音犹杳杳":借用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歌谣来形容子女们的声音,如同远处回荡的乐曲。

"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诗人对三个孩子分别寄予厚望,大儿要有领导才能,小儿则希望能自食其力并有闲情逸致去阅读书籍。

"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诗人自己沉迷于诗与美酒之中,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希望在旅行中找到生命的归宿。

"莫为柳仪曹,诗书教氓獠。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告诫子女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也不必为了物质财富而劳碌奔波,因为自然之美远胜于人间的荣华。

"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诗人希望家人能和自己一起享受宁静的生活,关上门窗,清洁整理环境,以此为伴侣。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子女深厚的情感,以及他个人对于生命、自然和文化的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泊明志,对人生有着超脱物外的智慧与豁达。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孙叔静兄弟李端叔唱和

病骨瘦欲折,霜髯籋更疏。

喜闻新国政,兼得故人书。

秉烛真如梦,倾杯不敢馀。

天涯老兄弟,怀抱几时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绝,录示谢民师

吴塞蒹葭空碧海,隋宫杨柳只金堤。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二首(其一)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

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馀。

赖有萧夫子,忧怀得少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二首(其二)

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馀。

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