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一枝庵

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杰出的栋梁俯瞰着飞翔的笔墨,帘子静止不动,仿佛连天上的风都带着寒意。
只要自己能安逸,又有谁会去想那数不清的贫寒书生呢。
东林寺被天下推崇为第一,无数禅修者在明亮的窗户前参禅。
主人在此隐居,只占据了一小片天地,却让人感到无比宽广和不局促。
一个人即使只有六尺之躯,又有什么可忧虑的?万物生灵都渴望安宁。
谁能理解曹溪一滴水的深意,它能普降法雨,润泽世间万物。

注释

杰栋:杰出的栋梁。
飞翰:飞翔的笔墨,比喻文采飞扬。
帘旌:帘子上的装饰物。
寒士:贫寒的读书人。
东林:指东林寺,佛教名刹。
禅客:修禅的僧侣。
幽栖:隐居。
宽容:宽广的心胸。
蠢动:泛指生物活动。
曹溪:地名,南朝梁武帝时达摩祖师初祖传法之地。
法雨:佛法如雨,比喻佛法的普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开篇"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两句,通过对比豪华建筑与静止的幔帐,以及自然界的冷风,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超脱,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接着的"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表达了诗人只求个人的安适,对于外界广阔世界中的苦难者并不关注,这种态度颇有佛家出世的意味。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一句,则描绘了一处清幽之地——东林,其清净的环境吸引了无数参禅之人。这里的"第一"并非仅指地理位置之首,而是精神寄托之所。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两句,诗人进一步刻画了这位隐者以一枝花为伴,生活简朴,却感到心灵的豁达和空间的开阔。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

最后,"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则是诗人对于生命长度的无奈,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他提到曹溪(指曹溪禅师),强调了一滴水、一念之转的力量,可以带来普世的平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外在世界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三首(其三)

妾如傍篱菊,不肯嫁春风。

郎如出谷莺,飞鸣醉乱红。

乱红有何好,风雨一夕空。

菊英虽枯淡,不愁霜露浓。

形式: 古风

古意三首(其二)

妾心如寒梅,随郎遍江东。

妾身如飞雪,知落何亭中。

雪花故清绝,何人能击节。

梅花岁岁春,千秋香不灭。

形式: 古风

古意三首(其一)

妾身如暮云,阴霾愁渐浓。

郎来如晓色,日高云自空。

晓色未应夜,愁云不可重。

会持一杯酒,举室生春风。

形式: 古风

本上人

乞食自王城,骏笔挥万纸。

开缄动心目,忽忽龙蛇起。

便可老烟霞,声价日千里。

那知未满意,更访栟榈子。

栟榈亦何人,是心如灰死。

恶语满人间,春风自桃李。

凭君一笑挥,万事空一洗。

但了风动幡,在处针投水。

愿将广长舌,语出亦糠秕。

回到我辈人,政堪覆酱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