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叔茂二亭.弄月

月从东峰来,岂但千里共。

四天本无壁,谁不得受用。

而彼山中人,塞向以自拥。

径烦子陈子,普请作清供。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亮从东边的山峰升起,难道只是为了千里之外的人共享这美景。
广阔的天空本无边际,每个人都能够欣赏到这份宁静。
然而山中的人,却选择封闭自我,仿佛在保护什么。
我请求你,陈子和子,能否为我们带来些清新的景色,作为享受。

注释

月:月亮。
东峰:东方的山峰。
岂但:不只是。
千里共:与千里之外的人共享。
四天:广阔的天空。
壁:边际。
受用:欣赏或享受。
彼:那,那个。
山中人:山里的人。
塞向:封闭,遮挡。
自拥:自我保护。
径烦:特地麻烦。
子陈子:指代某位朋友。
普请:普遍邀请。
作清供:提供清新的景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题陈叔茂二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

“月从东峰来,岂但千里共。” 这两句表达了月亮不仅仅是眼前所见,而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与之共享的美好。这里借“月”象征着普遍存在而又超越时空限制的东西。

“四天本无壁,谁不得受用。”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自然界无所不包、公平赋予给每个生命的理念。在这宇宙之中,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每个人都能自由地享受到自然的恩惠。

“而彼山中人,塞向以自拥。” 这两句描绘了生活在山中的居民,他们虽然也被大自然所包围,但却因为自己的偏见和狭隘视野,而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影响,将自己封闭起来。

“径烦子陈子,普请作清供。”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朋友们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够摆脱束缚,共同来到这片自然之中,以清净的心态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还通过月亮这一象征物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平等和清净之境的向往。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题郭氏继一堂(其一)

径与三茅借一峰,自携周易听松风。

隐居本为逃名计,结入头衔却不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高皇过沛图

芒砀真人赤龙子,一剑入关秦鹿死。

黥王菹醢过故乡,仍冠竹皮相尔汝。

故人父老喜欲狂,至尊含笑袍花光。

酒酣击筑自起舞,歌声悲壮云飞扬。

此意今人弃如土,岂但当时沐猴楚。

君不见相如草檄西入秦,蜀山憔悴生烟尘。

形式: 古风

题曹兄耕绿轩

烟苍苍,水茫茫。

鹁鸪唤雨蓑笠忙,春泥滑滑蒲稗长。

驾犁叱叱牛力强,高田低田齐下秧。

隔林人家炊黍香,有来馌者双屦忙。

煮芹烧笋各有将,小休吾牛饭前冈。

共洗老瓦沽村场,相与醉语墙下桑。

此为豳诗第几章,转头䆉稏秋风黄。

呜呼吾人读书政如此,诸人读书不如睡。

君不闻建隆圣人之玉音,者也之乎助何事。

形式: 古风

题董一之花木抄

君不见王子猷,剡溪夜雪之孤舟。

此翁百好不入眼,而雅与竹深相投。

君不见陶渊明,徽弦不具之古琴。

东篱把菊偶然耳,人或作图传至今。

吾何曾识董一之,于此略已心相知。

事治好春绕庵屋,岂有俗子能尔为。

江风山月无尽藏,时一吐出胸中奇。

与茶作经花作谱,铨次蘅若兰荪蓠。

秦碑晋帖了真赝,砚石错落书参差。

迩来抄注到侪友,唾视钱癖何人斯。

长卿但有四立壁,无一持赠长嗟咨。

烦为传声语花草,倘可千里同襟期。

吾闻奇章公石李成画,在庐九老湘九疑。

烟云渺绵不可状,世乏佳士当归谁。

君其持以问太空,所不与者如此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