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阙里庙庭

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

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

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

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

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

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

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谒阙里庙庭》,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敬仰和对仁爱精神的追求。首句“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赞扬孔子在广袤宇宙中以独特的勤勉精神影响后世。接下来,“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强调了孔子作为千古伟人的地位,他的智慧开启人们的认知。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颂扬孔子通过六经(儒家经典)传播知识,使人们耳目常新。诗人认为孔子的教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天地元气,此处借“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表达其神圣性。接下来的“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进一步描绘了孔子道德教化的影响深远,仿佛佳气笼罩,亲受其教诲的人们更能体会其深意。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运用比喻,将孔子的教导比作及时雨,弟子众多且优秀,如同云聚。诗人回忆自己曾亲聆孔子教诲,志在求仁,“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他认为仁是人的本性,即使年过五十,仍应追求不已。

最后两句“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直抒胸臆,表达对孔子仁爱精神的深深敬仰,即使到了五十岁,也不应停止学习和实践仁德。结尾“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以虔诚的态度,表达对孔子的崇敬和向圣人之心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孔子的景仰和对儒家伦理的推崇。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题画二首(其一)

吾闻青精鸟,鸣则有大水。

列之在旌旗,为世智者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题画二首(其二)

鸲鹆学人言,翻能避罗网。

人迷祸福途,徒居万物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赠何道亨转北工部侍郎理易州厂

宇宙何寥邈,造化苦长勤。

绵绵初生条,倏忽摧为薪。

采薪须采枝,采薪休采根。

枝伤可复生,根蹶难为春。

牛山既濯矣,乃尚寻斧斤。

斧斤亦易缺,生理亦易灭。

畴若予草木,帝咨益重烈。

往谐周虞衡,咸若夏鱼鳖。

尽物斯尽人,性分在调燮。

形式: 古风

送陈静斋少宰考满

皇穹尚不宰,阴阳运时功。

所以乾坤尊,六子代有终。

蔼蔼贤少宰,庐山起高踪。

昔为翰苑秀,于今代天工。

词华照青阳,玉色倾群公。

扬历遍台省,文武兼折冲。

报政趍当宁,新春向和融。

留都盛冠盖,出饯江之东。

江花发文藻,江水鉴清容。

行矣无迟迟,宵旰正重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