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宏仁寺的荒凉与静谧,以及其历史的厚重与庄严。首句“寥落宏仁寺,尘侵佛自闲”便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宏仁寺在尘埃中显得格外孤寂,仿佛连佛像也在这寂静中得到了片刻的宁静。接着,“雄碑摩圣迹,古木壮禅关”两句,通过描述雄伟的碑石和古老的树木,展现了宏仁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积淀与庄严景象。
“玉轴函三藏,金躯卧九间”则进一步强调了宏仁寺内珍藏的佛教经典与庄严的佛像,玉轴代表了珍贵的经卷,三藏指的是佛教的三大部类,而金躯则是对佛像的尊称,九间则可能是指寺庙内的广阔空间。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宏仁寺的文化价值,也暗示了其在佛教界的地位。
最后,“那堪牲牧地,驼马践苔斑”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宏仁寺被牲畜践踏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宏仁寺现状的忧虑,即神圣之地被世俗所侵蚀。整首诗通过对宏仁寺环境、历史、文化和现状的描绘,既展现了宏仁寺的庄严与历史感,也流露出对其现状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