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行

晓辞洛水滨,暮宿河之涘。

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

浑然天地为一色,渭水南北复何似。

五陵鹰犬争合围,十宅管弦初热耳。

连宵耿耿照鬓发,迎马点衣犹未已。

但得来年春麦熟,暂困泥涂复何耻。

农夫南亩未厌多,却入长安作泥滓。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清晨告别洛水边,傍晚投宿在河边。
四周空旷无人烟,整天只能走几里远。
天地浑然一色,渭水两岸又如何相比。
豪门贵族的猎鹰猎犬争抢围猎,府第中的音乐才刚刚热闹起来。
整夜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头发,侍从们还在马前忙碌不停。
只要来年春天麦子熟了,暂时陷入困境有何羞耻。
农夫在田间劳作不嫌多,他们却返回长安成为尘土。

注释

洛水滨:洛水边。
河之涘:河边。
四野:四周。
竟日:整天。
浑然:完全融合。
渭水南北:渭水两岸。
五陵:古代五个皇陵,这里指豪门贵族。
十宅:众多府第。
耿耿:明亮的样子。
迎马:侍从迎接马匹。
春麦熟:春天的麦子成熟。
泥涂:困境,比喻污浊的社会。
农夫南亩:农夫在田间劳动。
长安:古都长安。
泥滓:比喻陷入污浊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大雪中的田野景象和农人生活图画。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平凡劳动者的同情与尊重,以及对艰苦生活的无奈感受。

“晓辞洛水滨,暮宿河之涘”两句,勾勒出诗人在大雪中行走的辛酸历程。早晨告别了洛水边上的家园,晚上则是在河堤旁边找到了临时的住处。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流离失所,更隐含着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四野漫漫不见人,竟日止能行数里”表达了大雪封锁了一切活动,连日常的出行也变得异常艰难。这里,“竟日”意味着整天,反映出了时间的静止和空间的封闭。

接着,“浑然天地为一色,渭水南北复何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孤独与空旷的情怀。雪后的世界变得单调而统一,无论是渭水还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生机。

“五陵鹰犬争合围,十宅管弦初热耳”则切入了农人生活的艰辛。即便是在大雪中,农人的劳作也不曾停息,“五陵鹰犬”暗示着田野中的劳作场景,而“十宅管弦”则显示出人们在严寒之日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连宵耿耿照鬓发,迎马点衣犹未已”描绘了农人即便是在雪夜里也要照顾家畜的辛劳场面。诗中用“连宵”表达连续的夜晚,用“耿耿”形容火光的微弱,显示出夜晚的寂静与寒冷。

最后,“但得来年春麦熟,暂困泥涂复何耻”以及“农夫南亩未厌多,卻入长安作泥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盼和对现实的无奈。即便生活充满艰辛,只要来年春天麦子能够成熟,那么目前的困境也就不算什么羞耻了。而农夫们在南亩(田地)上辛勤劳作,虽然没有厌倦,但最终却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入长安做泥工,这种现实无疑是令人感慨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雪中自然景观和农人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农人辛勤劳作和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希望。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山阳二首(其二)

古人急于仕,每择分所安。

愿为赵魏老,不作滕薛官。

今人不量力,临老当繁难。

少见咏淇澳,甚多歌伐檀。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山阳二首(其一)

山阳水陆冲,乐饵人所赴。

寂寞先生门,车轮不少驻。

贤哉彼二公,绰有尚贤风。

恨不生羽翼,啸歌尊酒中。

形式: 古风

山药

人无本则忧,物以地为贵。

如何山芋辈,天下称宋卫。

形式: 五言绝句

为圃

前人厌膏粱,志欲服贱事。

若论区别功,为圃亦不易。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