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亭

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

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湘江的水就像那伊水,但湘地的人却已不再是旧时相识。
独自登高望远,却无言以对,只有风中的柳树在独自摇曳,仿佛在报春。

注释

湘水:湘江,古代中国南方的河流。
伊水:古代中国河流,这里借指思念的对象。
湘人:湘地的人,指诗人自己或与之相关的当地人。
故人:旧友,老朋友。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或登高眺望。
无语:沉默不语,表达孤独或感慨。
风柳:风吹柳动,象征春天的到来。
自摇:独自摇摆,形容无人欣赏或陪伴。

鉴赏

诗人以湘水比作伊水,强调了时光的变迁和人的更替。"湘水似伊水"一句中,“似”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两者相近,同时也留有余地,意味着尽管外表相似,但实质已大不相同。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思。

"湘人非故人"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过去熟识的人,他们或许已经离去,或许因时间而变得面目全非。这两句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旧友的深切怀念。

"登临独无语"一句中,“登临”是登高临远之意,这里指的是诗人站在望湘亭上眺望远方的情景。“独无语”则表明诗人的心境,面对着眼前的风景,他却沉默不语,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份沉默,不仅是因为景物的美丽让他惊叹得说不出话来,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伤。

"风柳自摇春"则描绘了自然界中柳枝随风摇曳的生动画面。这里的“风”和“柳”,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又不失哀愁的春日景色。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那些随风摇摆的柳枝,似乎也在诉说着无言的悲欢离合。

整首诗通过湘水、湘人和风中的柳枝,勾勒出一幅哀伤而美丽的画面。诗中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深切情感的抒发,都体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