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达之庚寅秋雨三首(其三)

邻僧雨不出,粥饭听钟鱼。

事与吾辈异,一身易赢馀。

而我千指家,食此半编书。

饥驱欲何之,投瓜望琼琚。

侧闻州祷晴,早愿光景舒。

祠官莫惮烦,沾湿秪台舆。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安中在庚寅年秋天遭遇连绵阴雨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中通过对比邻僧的清闲生活与自己忙碌的世俗事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邻僧雨不出,粥饭听钟鱼”,描绘了邻近的僧侣在雨天里静心诵经、享受简朴生活的场景,粥饭伴随着钟声和鱼鸣,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与诗人自己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简单、自由生活的羡慕。

接着,“事与吾辈异,一身易赢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邻僧生活方式的不同。他感叹自己的事务繁多,身心疲惫,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这里的“赢余”可以理解为多余的精力或时间,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而我千指家,食此半编书”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诗人作为士人的忙碌生活,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只能依靠书籍来消磨时光。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饥驱欲何之,投瓜望琼琚”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他渴望找到出路,但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寻求解脱。投掷的“瓜”象征着日常琐碎,而“琼琚”则是珍贵的珠宝,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事物。这一对比,凸显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徘徊。

最后,“侧闻州祷晴,早愿光景舒。祠官莫惮烦,沾湿秪台舆”四句,转而表达诗人对天气好转的期盼以及对官员们能够积极应对雨季的希望。他希望州府能够及时祈祷求晴,让阳光普照大地,同时也呼吁负责祭祀的官员不要畏惧繁琐的事务,应该积极行动,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95)

王安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其一)

长安贵公子,对雨饮正剧。

明釭艳华屋,今夕知何夕。

岂同扬子云,反闭一廛宅。

稍醒问予酒,已复忧甔石。

贤愚置莫论,俛仰共陈迹。

世路日参差,咄哉随所适。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再和(其二)

霖霪连十日,茗碗阙招唤。

寒齑味独辛,秋茧绪仍乱。

凭将苦雨诗,商弦韵馀爨。

果无真赏音,落魄不须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再和(其三)

向来天不雨,啜泣歌枯鱼。

今来雨弥旬,粒食还无馀。

两家各四壁,但聚古人书。

群争声利场,欲趋顾璜琚。

岂敢丧所贵,我行自安舒。

寒饥两未救,杯水沃薪舆。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郊行感兴

边风吹雁寒,雨宿黄芦下。

家鸡饱遗粒,喔喔庇檐瓦。

孔鸾尔安巢,慎勿翔中野。

鲜鲜野畦菊,的皪弄深黄。

馨香不自暖,白露凄欲霜。

明朝紫茱萸,雕槛荐高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