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禹引俗语

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对个人品质与社会角色认知的一种态度。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诗人探讨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孝悌”、“礼义”、“谨慎”等传统美德与“财富”、“史书”、“仕宦”、“勇猛”、“临官”等社会地位和职业追求之间的关系。

首句“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提出疑问,为何要强调孝顺兄弟,当财富丰富时,荣誉自然随之而来。这句揭示了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风气中,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被相对忽视的现象。

接着,“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进一步指出,为何要遵守礼仪,当有了历史记载和官职时,名声与地位便已确立。这里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成就和地位的重视,而忽略了内在修养和行为规范的价值。

最后,“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则质疑为何要保持谨慎,当勇敢和果敢能够使人在官场上站稳脚跟时。这句话体现了对个性特质和外在表现的推崇,可能暗示了社会对冒险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偏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反问的形式,深刻地揭示了魏晋时期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从传统的道德伦理转向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变化,也引发了对个人品质与社会角色定位的思考。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司马迁引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形式: 押[齐]韵

司马迁引谚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形式: 押[纸]韵

司马迁引谚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形式: 押[合]韵

司马迁引鄙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