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赠冯公”为题,出自明代诗人释函可之手。诗中描绘了一位年华渐逝的士人,面对时光流转与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静如秋月气如潮”,以秋月的宁静与潮水的汹涌对比,隐喻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未老惊看鬓渐凋”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感叹。
“挟策长歌来远碛,辞家短剑自前朝”两句,通过“挟策”(携带书籍)和“长歌”(高声歌唱),展现了士人的志向与豪情;“来远碛”则暗示了其行迹的辽阔与不凡;“辞家短剑自前朝”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巫闾烟雨题千尺,沧海风沙见一毛”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含着人生的广阔与渺小。巫闾山的烟雨、沧海的风沙,与个人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最后,“但使旧乡看昼锦,急将双袖伴僧瓢”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其中,“昼锦”典出《后汉书》,意指富贵荣华,此处暗含对归乡后能享受简单而富足生活的期待。“急将双袖伴僧瓢”,则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一种向往,希望能在僧侣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