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

妖氛日以逼,天子正宵衣。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

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家玉的《闻警》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事的紧迫与国内民生的困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妖氛日以逼”,形象地描绘了边境上敌情日益严峻的局势,犹如阴云密布,步步紧逼。接着,“天子正宵衣”一句,借天子夜不能寐,表达了国家面临危机时君主的忧心忡忡。

“我武岂不张,荷戈常苦饥”两句,揭示了军队虽有斗志,却因物资匮乏而难以全力应战的困境。这里既有对士兵生活条件艰苦的同情,也暗含对战争资源分配不均的批评。

“仰给在东西,民力亦已疲”进一步指出,军需物资的供给依赖于东西两方,而这种长期的紧张状态已经使得百姓劳苦不堪,民力疲惫。这不仅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四郊复多垒,患不独东时”则指出,战事不仅局限于东部边境,而是全国性的危机,四面楚歌,无处不在。这强调了战争的全面性和紧迫性。

最后,“寄言肉食者,大厦谁当支”一句,直指那些掌握国家权力的高层官员,呼吁他们要意识到国家的危难,思考如何支撑起国家的大厦。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统治阶层的讽喻,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沉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首反映时代特征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让人感受到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4)

张家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友人小史

玉作双欢贝编齿,引睇一堂漾秋水。

筵前飞去复飞来,花底秦宫那似此。

约略新诗发万声,绿杨枝上啼春莺。

墨花绣研临池罢,坐令屏幛烟云横。

主人向我漫誇说,每过唤醪共披豁。

醉向春风玉树旁,欲占氍毹半堂月。

形式: 古风

采莲曲

芙蓉花发江风香,鸳鸯双飞入金塘。

绿杨堤畔谁家女,并着兰桡斗艳妆。

玉溆烟残初过雨,越罗衣袂淩风举。

采莲一曲遏红云,却笑荷花不解语。

江头扶荔光陆离,千树万树红霞披。

烟销初褪玉肌露,双手贻郎不自持。

越来溪水还东注,那见当年浣纱处。

人生行乐须及时,不用五丝延命缕。

形式: 古风

銮江抱月

银蟾浩波江骨冷,散步高原踏槐影。

清辉盈手笑相贻,大地玻璃望中静。

自从鼓棹去京畿,两见关山圆又亏。

冰心万里遥相映,一任缁尘变素衣。

形式: 古风

扬州赏牡丹

暖风动地群芳悦,十里香畦怒苞决。

蒸云炙日不胜春,坐见檀心一夜发。

绿叶枝疏翠箔搴,天香国色各争妍。

杨妃睡起娇无力,鹦鹉杯中紫气度。

碧槛雕阑十二重,牢锁春风不遣去。

青莲学士昔挥毫,赋就清平调独高。

姚黄魏紫黯无色,妒杀花前宫锦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