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檀衣赞二首(其二)

此出檀衣,慈母授我。不敢手扑,矧敢覆卧。

五十馀年,俨临清众。寒暑不易,尽形受用。

师后当知,商那和老。于母腹中,披九枝草。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出檀衣赞二首(其二)》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深深感激之情。

诗中“此出檀衣,慈母授我”开篇点题,以“檀衣”这一象征着珍贵衣物的物品,比喻母亲的养育之恩,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予子女的关爱与付出。接下来的“不敢手扑,矧敢覆卧”,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这份恩情的敬畏与珍惜,不敢轻易触碰,更不用说躺卧其上,体现了对母亲给予的一切的尊重与感恩。

“五十馀年,俨临清众。寒暑不易,尽形受用”四句,描述了母亲的养育之恩伴随了诗人五十多年的时光,无论春夏秋冬,母亲的爱始终如一,成为诗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里不仅体现了时间的长久,也暗示了母亲的爱如同四季轮回,永恒不变。

“师后当知,商那和老。于母腹中,披九枝草。”最后两句,诗人借用佛教中的典故,表达了对母亲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其中,“商那和老”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此处借以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于母腹中,披九枝草”则是比喻在母亲的孕育过程中,自己就像九枝草一样得到了滋养与成长,生动地描绘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物象和生活场景,深刻地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与赞美,展现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深厚内涵。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传衣阁赞

达磨信衣,转相传付。四传至今,今以付汝。

受授惟艰,命如悬絮。法遍沙界,此衣乃住。

想见峰前,父子相语。唯僧行月,以阁其处。

坐令朱栏,环绕云雨。

形式:

栽松道者真身赞

生死变灭,如沤在海。无有处所,浩然茫昧。

而此老人,游戏自在。出死入生,初无限碍。

譬如壮士,脱袍著铠。令铠与袍,俨然相对。

是故山中,两身俱在。凡夫众生,为眼所盖。

为抉其膜,使生光彩。

形式: 四言诗

定身岩赞

淮山深处,容我卓锡。树下经行,岩间宴寂。

六十馀年,胁不至席。天子三诏,掉头不应。

知不可致,南向加敬。山摇海惊,天空地迥。

后代儿孙,则反于是。如乳中虫,贪嗜世味。

我寻其迹,为陨涕泪。

形式: 四言诗

五祖慈觉赞

龙湖山上霹雳,马驹潭畔门庭。

千圣莫能窥测,十地望崖震惊。

霜露果熟推出,白莲峰下芬馨。

不受声名控勒,逸群胜气英灵。

试问是何宗旨,东山云霞空青。

海堂室中神颖,汾阳直下云仍。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