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二)

井络储精,岷江钟秀,挺生名世真贤。

充闾佳气,非雾亦非烟。

况值小春时候,蓂背下、八荚争妍。

馀波在,九华父老,歌颂轓喧阗。三年。

书治最,南唐重赋,一旦俱蠲。

此恩垂不朽,刻石流传。

愿借沧溟为寿,玳筵上、满吸长川。

从兹去,鸾坡凤阁,平步稳登仙。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先]韵

翻译

汇聚精华之地,岷江孕育秀美,诞生了真正的贤人。
吉祥之气充满乡间,非雾非烟,自然显现。
正值早春时节,月牙般的蓂荚竞相绽放。
余波荡漾,九华山的父老乡亲,歌声与赞美声喧闹非凡,持续了三年。
政绩卓越,南唐的重税突然减免。
这恩惠永垂不朽,刻在石碑上代代相传。
希望借大海之水祝寿,宴席上畅饮长江之水。
从此起,踏上鸾坡凤阁,稳步迈向仙境。

注释

井络:形容地势如网状,四通八达。
岷江:长江上游支流,位于四川。
名世真贤:闻名于世的真正贤才。
充闾:充满乡里,形容吉祥之气。
九华父老:九华山地区的百姓。
书治:政务管理。
蠲:免除,除去。
沧溟:大海。
鸾坡凤阁:比喻高官显位。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毕大节所作,名为《满庭芳(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与传承。

“井络储精,岷江钟秀”,描绘了山川之间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风光,其中“岷江”特指四川一带,这里以“秀”字形容其自然之美,是对地域特色的一种赞扬。

“挺生名世真贤”,表明了作者对于历史上有名望的人物或事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德行和智慧值得世人传颂。这里的“挺生”意味着卓尔不群,“真贤”则是对品德与才华并重者的称呼。

接下来的“充闾佳气,非雾亦非烟”,则是在描绘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氛围。这里的“佳气”指的是清新和谐的空气,而“非雾亦非烟”则是在强调这种氛围与普通的自然现象如雾或烟有所不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中还提到“况值小春时候,蓂背下、八荚争妍”,这里是对早春时节美景的描写。小春时节万物复苏,植物逐渐萌芽,这里用“蓂背”形容植被之美,“八荚争妍”则是在形容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情景。

“馀波在,九华父老,歌颂轩喧阗”,这段落中作者提到了水波的流动和山川之间的古代遗迹。这里的“馀波”指的是波澜不息的河流,“九华父老”则是在提及历史上的先贤与传说中的仙人。而“歌颂轩喧阗”,表达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赞美和传唱。

“三年。书治最,南唐重赋,一旦俱蠲。”这部分内容似乎是在回忆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事件,可能是指某种文学或学术成就的达到顶峰。这里的“三年”、“书治最”和“南唐重赋”等词汇都在强调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

最后,“此恩垂不朽,刻石流传”,表达了作者希望这些美好的历史遗产能够永恒传承下去。这里的“此恩”指的是前述提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而“垂不朽”则是在强调这种传承是长久且不会消逝的。

“愿借沧溟为寿,玳筵上、满吸长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长寿的愿望,并以“沧溟”和“玳筵”等意象来比喻自己希望像大自然一样悠久。

末尾的“从兹去,鸾坡凤阁,平步稳登仙。”则是在描绘一种向往超凡脱俗、升华到神仙境界的情景。这里的“鸾坡凤阁”都是仙境中的建筑,而“平步稳登仙”则是对追求永恒和精神提升的一种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学和哲学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精神境界提升的向往。

收录诗词(2)

毕大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信阳道中避暑

下马汤家市,前村数里赊。

败篱瓜少蔓,簇舍豆先花。

放袖从风入,停鞍待日斜。

欲知为客恨,更久不成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睢阳五老图诗

非才最忝预高年,分务由来近挂冠。

敢造钜贤论轨躅,幸依都府得盘桓。

篇章捧和惭风雅,眷待优隆荷岁寒。

傥许衰容参盛列,愿凭绘事永传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真霜寺

石上泉华喷猛霜,境奇因此辟禅坊。

使君环笏留何用,枯木千馀满一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朱陵洞水帘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

今古不知谁捲得,绿萝为带月为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