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吴二子二首(其一)

天心边色总冥濛,三子同来尔一翁。

白眼欲枯重著雪,青衫已破又吹风。

但将胸腹长留饿,未必文章好送穷。

惭愧老僧馀舌在,广长终不救囊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两位友人在寒冷冬日里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境遇和心境。

首句“天心边色总冥濛”,以朦胧的天边景色起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三子同来尔一翁”点明了聚会的人物,三人中有一位年长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丰富性。

“白眼欲枯重著雪,青衫已破又吹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白眼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疲惫,再次被雪覆盖,暗示着困境的反复;青衫破旧,又被风吹动,显示了生活的不易和时间的流逝。

“但将胸腹长留饿,未必文章好送穷”则表达了对才华与生活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即使饱受饥饿,也难以用文章摆脱贫困,流露出对命运无奈的感慨。

最后,“惭愧老僧馀舌在,广长终不救囊空”一句,借老僧之口,表达了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自责和对未来的忧虑。老僧虽有余力,却无法解决囊空的问题,隐含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无力感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物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陈吴二子二首(其二)

形容憔悴气犹雄,携得江涛过海东。

天网既能罗野鹤,边霜偏欲冷书虫。

已知笔竞湘沅富,见说针兼秦越工。

此地参苓原有禁,可怜文士术终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再得苏筑堡中信

不见音书已浃旬,却疑孤骨付荒榛。

黄垆暂放文章鬼,白社还留饥饿民。

岂有信陵能醉客,只馀甘贽未嫌贫。

菜根共咬消残岁,竹杖柴门候早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寄北堡三子

相看白昼拥寒衾,饿极方知天意深。

但使常垂地主眼,安能更入野僧心。

老猿或可招新社,黑月应当罢苦吟。

此处尚留诸子在,何时煮雪一同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闻何怀山延三子度岁

本是莲花国里人,黄沙此日暂羁身。

维摩有室能容傲,须达无钱为给贫。

地下三良魂可赎,山头二士骨犹邻。

何时雪底拈花话,方信穹庐别有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