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窗纸檐铃,风儿一夜何曾绝。龙须怕贴。
亏得金炉热。只有鸳衾,曾见销肌雪。残灯灭。
星星难说。自把春纤啮。
这首清代词作《点绛唇·其一》是俞士彪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静思的画面。"窗纸檐铃,风儿一夜何曾绝",开篇即写出秋夜的寂寥,窗纸上微弱的光影与檐下的铃声交织,风声不断,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龙须怕贴",可能指的是龙须草制成的帘子在寒风中颤抖,暗示着秋意的深沉。
"亏得金炉热",通过金炉散发的暖意,与室外的寒冷形成对比,给人一丝慰藉。接下来的"只有鸳衾,曾见销肌雪",将视线转向室内,鸳鸯被褥仿佛能带走肌肤的寒意,暗示着词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往事的回忆。
"残灯灭。星星难说",灯光昏暗,只剩几点星光闪烁,难以言表词人心中的复杂情绪。最后的"自把春纤啮"更是直抒胸臆,"春纤"可能象征着词人的思绪或情感,她独自咀嚼这份难以言传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秋夜的景象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旧之情,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
不详
楼上凝眸,茫茫烟树迷吴楚。层山曲浦。
那是人归路。万种千般,只有愁难处。恹恹暮。
翠帏无主。莫又风和雨。
冷雨欺人,夜深只向纱窗打。可怜瘦也。
门外梨花谢。侵晓临妆,眉黛无心画。还堪讶。
谁家骄马。系在垂杨下。
好梦偏惊,醒来细细重思想。残灯犹亮。
帐子何曾放。别语叮咛,难道都成谎。空惆怅。
三更月上。又是邻鸡唱。
寒霞点鹜,冷雨啼蝉,砌下秋棠未落。
纨扇初捐,罗衣乍怯,早晚凉生池阁。幽怨谁堪托。
渐裙罗过摺,鬓云慵掠。
漫惆怅、故人倖薄,朱户青楼,音信辽廓。
三更梦天涯,湘水吴云,端然迷着。
拟倩征鸿寄问,翠管花笺,争奈字儿频错。
一自别来,玉琴珠箔,都被暗尘封却。秋意增萧索。
叹依旧负我,花前深约。
向此夜、枕边帐底,泪珠流尽,灯昏漏永,闻寒角。
好风明月空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