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寺

传闻中宿峡,放棹客能来。

古木丛阴合,悬泉疋练开。

鸟啼非择树,鱼跃欲衔苔。

霞薄归猿洞,天清钓鲤台。

风将列禦至,云拥禺阳回。

僧上孤亭迥,虹飞万壑豗。

灵峰标汉外,福地枕林隈。

洞竹声为律,山花郁映杯。

芝童频捧药,羽客共扳梅。

随意从初地,禅栖未拟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寺周边的自然景观与氛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古木、悬泉、鸟鸣、鱼跃、霞光、猿洞、天清、钓鲤、风动、云涌、僧人、彩虹、灵峰、福地、洞竹、山花、芝童、羽客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联“传闻中宿峡,放棹客能来”,开篇即以传说中的宿峡引出主题,暗示了飞来寺所在之地的神秘与吸引。接着,“古木丛阴合,悬泉疋练开”两句,通过“古木”、“丛阴”、“悬泉”、“疋练”等意象,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水流的清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鸟啼非择树,鱼跃欲衔苔”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鸟儿自由自在地在树间啼鸣,鱼儿欢快地在水中跳跃,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霞薄归猿洞,天清钓鲤台”两句,通过“霞薄”、“归猿洞”、“天清”、“钓鲤台”等意象,不仅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象,还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风将列禦至,云拥禺阳回”则以风、云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更深层次的意义。

“僧上孤亭迥,虹飞万壑豗”两句,通过“僧人”、“孤亭”、“虹飞”等元素,展现了宗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灵峰标汉外,福地枕林隈”则直接点明了飞来寺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强调其作为一处灵秀之地的独特魅力。

“洞竹声为律,山花郁映杯”两句,以“洞竹”、“山花”、“声律”、“映杯”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在此处品茗赏景的雅致生活。

“芝童频捧药,羽客共扳梅”则通过“芝童”、“羽客”、“捧药”、“扳梅”等元素,展现了仙风道骨的生活情趣,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最后,“随意从初地,禅栖未拟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飞来寺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飞来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宗教、生活等方面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收录诗词(36)

刘克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朱明洞歌

君不见罗浮三十六洞天,嶙峋直与沧洲连。

万丈丹梯悬晓日,千年丹灶锁苍烟。

丹灶丹梯长不改,天真抱朴今尚在。

金银台中虹正飞,蕊珠峰上芝堪采。

吾家兄弟颇好奇,振缨希古同襟期。

一朝投袂事仙赏,结侣逍遥信杖藜。

扪萝为搜仙人箓,烂柯閒看仙人棋。

仙人拍手齐调笑,婆娑小按步虚词。

为爱吾侪骨相好,凤臆燕膺堪入道。

青鸟白鹤镇相随,玉券丹砂费寻讨。

石耳灵苗叶暗抽,胡麻青精须一饱。

长奉囊中餐玉法,笑杀世人空草草。

形式: 古风

罗山浮山歌

我本高蹈山林客,一生好探神仙宅。

兹山并挺南斗傍,不意昔遭巨灵擘。

神人驱之海上来,神物复合终难辟。

熊咆龙吟山鬼灭,瑶池上界无人迹。

我欲因之弄山月,倚石迷花坐叹息。

逸翮迅足羡远游,笙鹤相迎山之侧。

举身便觉三天近,我名想在丹台籍。

形式: 古风

石洞歌访叶化甫先生不值作此寄之

丈人昔日栖朱明,静结茅庐倚翠屏。

丈人今日居石洞,琼树瑶花手自种。

玉童来授三秀草,素女邀乘九苞凤。

我来濯缨洗耳池,山灵为我回春姿。

泉声如沸石欲裂,天地异色云不飞。

主人不见来何迟,枕石漱流自咏诗。

洞天福地何萧爽,岁月重来未有期。

形式: 古风

水帘洞

晨兴骑白鹿,登览水帘洞。

喷壑瀑布泉,千丈自鸿絧。

六月长吹霜雪蜚,四时不断风雷动。

歘若玄岩闪飞电,隐若晴空县螮蝀。

初讶银河洒碧天,复看珠箔捲苍烟。

光没云林曳匹练,响韵松风和五弦。

上有峍屼壁立之巨石,下有萦洄不测之清泉。

百步九折始能前,但见玄猿啸古木,青鸟群巢珠树颠。

洗药泉边多羽客,班荆藉卉醉留连。

龙虎之衣何飘摇,鸾凤之舞何蹁跹。

遗我流霞觞,饮我瑶池酒。

左拍麻姑肩,右携玉女手。

其颜如舜英,相将采尧韭。

山中玉液复堪餐,吾与汝曹俱不朽。

借问蜉蝣空楚楚,金石焉知龟鹤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