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
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
我愿从之游,深卜鍊上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期待与放弃的矛盾情感,似乎在等待某个时刻,但又不愿意陷入尘世的纷争之中。三署可能指的是隐士所居之地,而尾百僚则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这里的“废印”和“新图”都是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旧有的规矩和追求新的艺术创作的渴望。移石敲击废弃的印章,象征着打破传统的束缚;而开箱寻找送出的新画,则是对美好事物永不满足的追求。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某种仪式或友情的怀念与哀伤。四仲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个节日,而使者则是传递信息的人,这里表达了一种短暂的悲伤。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这里提到的蒲家郎和葛仙客都是古代神话或传说中的隐士,他们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偶然遇见这样的高洁之士,显示出诗人的向往。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隐士的清贫生活。青竹可以作为交通工具,而煮白石则是对食物匮乏的一种幽默表达,显示出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然。
“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腰间的大组可能指的是繁复的衣饰,而心中保留的尺宅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愿从之游,深卜鍊上液。”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卜鍊即是古代的一种占卜工具,而“深卜”则意味着深入探索;“上液”则可能指的是山中的清泉,象征着精神上的净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
不详
自号白云孺子。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高门聊命赏,群英于此遇。
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趣。
夕烟起林兰,霜枝殒庭树。
落景虽已倾,归轩幸能驻。
少卿真迹满僧居,祗恐钟王也不如。
为报远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
干旄羽籥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
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
车马退朝后,聿怀在文友。
动词宗伯雄,重美良史功。
亦曾吟鲍谢,二妙尤增价。
雨霜鸿唳天,匝树鸟鸣夜。
覃思各纵横,早擅希代名。
息心欲焚砚,自腼陪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