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

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

我愿从之游,深卜鍊上液。

形式:

翻译

何时能身居高位,整年伴随众多官员。
搬动石头多次敲击废弃的印章,打开箱子从何处送来新的政图。
唯有在四季祭祀时,使者才会暂时感到悲哀。
偶然遇见姓蒲的年轻人,原来是修炼成仙的葛洪的客人。
他常乘坐青竹杖,饿了就煮白石为食。
腰间嫌弃繁重的官印,内心却保持淡泊的心境。
我愿跟随他一起游历,深研炼丹的上等药液。

注释

何日:什么时候。
居:居于,处在。
三署:古代中央官署的泛称,指高官任职之地。
终年:整年。
尾百僚:跟随众多官员,指做官。
移石:搬动石头,这里可能指处理政务。
几回:多次。
敲废印:敲击废弃的印章,象征弃官或不再用权。
开箱:打开箱子,可能指接收新的政令或计划。
何处:哪里。
新图:新的政图,指新的政治蓝图。
唯应:只有在。
四仲祭:指四季的祭祀。
使者:朝廷的使者。
暂悲嗟:暂时感到悲哀。
偶逢:偶然遇见。
蒲家郎:蒲,姓;郎,对年轻人的称呼,这里指蒲姓的年轻人。
葛仙客: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和炼丹家。
行常:出行时常。
乘青竹:乘坐青竹杖,象征清贫与超脱。
饥即:饥饿时。
煮白石: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象征清修。
腰间:腰部,这里指佩戴的物品。
嫌:嫌弃。
大组:大绶带,古代高级官员的佩饰。
心内:内心。
保:保持。
尺宅:一尺之地的心灵家园,比喻内心宁静。
我愿:我希望能够。
从之游:跟随他一起游历。
深卜:深入研究。
鍊上液:炼丹术中的上等药液,指长生不老的丹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何日居三署,终年尾百僚。”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期待与放弃的矛盾情感,似乎在等待某个时刻,但又不愿意陷入尘世的纷争之中。三署可能指的是隐士所居之地,而尾百僚则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移石几回敲废印,开箱何处送新图。”这里的“废印”和“新图”都是隐喻,表达了诗人对旧有的规矩和追求新的艺术创作的渴望。移石敲击废弃的印章,象征着打破传统的束缚;而开箱寻找送出的新画,则是对美好事物永不满足的追求。

“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某种仪式或友情的怀念与哀伤。四仲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个节日,而使者则是传递信息的人,这里表达了一种短暂的悲伤。

“偶逢蒲家郎,乃是葛仙客。”这里提到的蒲家郎和葛仙客都是古代神话或传说中的隐士,他们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偶然遇见这样的高洁之士,显示出诗人的向往。

“行常乘青竹,饥即煮白石。”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隐士的清贫生活。青竹可以作为交通工具,而煮白石则是对食物匮乏的一种幽默表达,显示出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然。

“腰间嫌大组,心内保尺宅。”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腰间的大组可能指的是繁复的衣饰,而心中保留的尺宅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我愿从之游,深卜鍊上液。”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卜鍊即是古代的一种占卜工具,而“深卜”则意味着深入探索;“上液”则可能指的是山中的清泉,象征着精神上的净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

收录诗词(59)

令狐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白云孺子。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 字:壳士
  • 籍贯: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 生卒年: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

高门聊命赏,群英于此遇。

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趣。

夕烟起林兰,霜枝殒庭树。

落景虽已倾,归轩幸能驻。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山寺见杨少卿书壁因题其尾

少卿真迹满僧居,祗恐钟王也不如。

为报远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其二)送文舞迎武舞

干旄羽籥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

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霁]韵

和权载之离合诗

车马退朝后,聿怀在文友。

动词宗伯雄,重美良史功。

亦曾吟鲍谢,二妙尤增价。

雨霜鸿唳天,匝树鸟鸣夜。

覃思各纵横,早擅希代名。

息心欲焚砚,自腼陪群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