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台峭帆亭

高秋客未还,何处望乡关。

乔木苍烟外,孤亭落照间。

雨晴山觉近,潮满水如闲。

目断峒阳路,归云不可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在深秋时节,游子还未回家,不知从哪里眺望故乡。
远望那茂盛的树木之外,孤独的亭台在落日余晖中若隐若现。
雨过天晴,山势似乎更加接近,潮水涨满,水面平静得仿佛悠闲自在。
目光所及之处,通往峒阳的小路消失在远方,归去的云彩无法触及。

注释

高秋:深秋时节。
客:游子。
乡关:故乡。
乔木:高大的树木。
苍烟:苍茫的烟雾。
孤亭:孤独的亭子。
落照:落日余晖。
雨晴:雨后放晴。
山觉近:山势显得更近。
水如闲:水面平静如闲。
目断:目光尽头。
峒阳路:通往峒阳的小路。
归云:归去的云彩。
攀:触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怀乡之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深。首句“高秋客未还”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寂寞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何处望乡关”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是在询问自己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去寻找心中的故乡。

接下来的两句“乔木苍烟外,孤亭落照间”描绘了一种秋日的景象。乔木是高大挺拔的树木,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处之地的环境,而“苍烟外”则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情调。“孤亭”指的是偏僻的亭子,“落照间”表达了夕阳西下的情景,给人以静谧和寂寞的感觉。

“雨晴山觉近,潮满水如闲”两句则转换了一种环境。秋天的雨后,山峰似乎更为清晰可见,这里的“觉近”是因为雨后的空气更加清新,使得远处的山峰看起来更为逼真。同时,“潮满水如闲”则表达了河水在这个季节中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两句“目断峒阳路,归云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目断峒阳路”是说视线被山峦阻隔,看不见家乡的道路。而“归云不可攀”则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归去的云朵回到故乡,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却无法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深切而又无奈的怀乡之情。

收录诗词(27)

张斛(宋末金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

  • 籍贯: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
  • 生卒年: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

习习轻风破海棠。秋千移影上回廊。

昼长蝴蝶为谁忙。

度柳早莺分暖绿,过花小燕带春香。

满庭芳草又斜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绮罗香.渔浦有感

浦月窥檐,松泉漱枕,屏里吴山何处。

暗粉疏红,依旧为谁匀注。

都负了、燕约莺期,更闲却、柳烟花雨。

纵十分、春到邮亭,赋怀应是断肠句。

青青原上荠麦,还被东风无赖,翻成离绪。

望极天西,惟有陇云江树。

斜照带、一缕新愁,尽分付、暮潮归去。

步闲阶、待卜心期,落花空细数。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不寐

空床展转对孤檠,寒漏年长更雨声。

如此乾坤閒岁月,明朝华发满头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丹阳道中流寓人

累土编茅古制庳,官田种秫得沽私。

自言身健无徭役,犹胜平生江北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