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衰亲弱妇多劳苦。清瘦都如许。今朝安稳谢尘缘。
问馈相循不许、再牵连。秋光空阔天涵水。
放眼同欢喜。全家移向画图中。
领略江山不愿、满帆风。
这首诗描绘了家庭成员在生活中的辛劳与情感的紧密相连。"衰亲弱妇多劳苦。清瘦都如许",开篇即展现了家庭成员因劳作而面容清瘦的形象,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今朝安稳谢尘缘。问馈相循不许、再牵连",表达了在今日得以安宁后,对过往劳碌的感激与珍惜,以及对未来不再被繁琐事务牵绊的期待。
"秋光空阔天涵水。放眼同欢喜",诗人通过描绘开阔的秋景,寄托了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喜悦心情。"全家移向画图中。领略江山不愿、满帆风",最后两句将现实与理想结合,想象全家如同置身画中,欣赏江山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与亲情的观念。
不详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疏桐坠叶敲罗幌。疑是金钗响。小楼灯暗梦初醒。
恰好哀蛩低和、雨铃声。怜他斗酒收藏久。
更忍杯当手。小山业桂露应晞。
几夜秋坟人唱、阮郎归。
秋光好在江空处。柔橹声难住。一株残柳带庐汀。
来趁天边新雁、两三声。
此时听者知多少,生怕闲情搅。诗人倚棹唱婵娟。
不比江枫渔火、对愁眠。
他乡见月能凄楚,天气偏如许。
一院虫音,一声更鼓,一阵黄昏雨。
孤灯照影无人语,默把中秋数。
荏苒华年,更番离别,九载天涯度。
清霄定置高堂酒,料得杯当手。
弱妇扶持,雏孙宛转,怎及儿将母。
遥怜扶杖依南斗,明岁儿归否。
穷达难知,团栾最乐,悔煞长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