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玉招赏牡丹以无都扶图呼为韵

洛阳花事久应无,胜赏今逢在旧都。

春色祗缘人自惜,衰颜还藉酒相扶。

时无永叔谁重谱,座有徐熙合写图。

夜静更持红烛看,满庭如昼鸟惊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此诗《吴元玉招赏牡丹以无都扶图呼为韵》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诗中描绘了洛阳牡丹盛开的盛景,以及诗人与友人在旧都共赏牡丹的情境。

首句“洛阳花事久应无”,点出往昔洛阳牡丹花事的盛况已不再,引出下文对当前赏花场景的感慨。接着“胜赏今逢在旧都”一句,转折中透露出意外之喜,即在旧都还能有幸一赏牡丹之美。

“春色祗缘人自惜,衰颜还藉酒相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之情,以及在面对衰老之颜时,借酒助兴,享受当下的美好心情。春色因人而更加珍贵,衰颜也因酒而得以暂时忘却。

“时无永叔谁重谱,座有徐熙合写图。”这里提到的“永叔”可能是指欧阳修,暗示了没有欧阳修这样的文人墨客来记录这一时刻的美,而“徐熙”则是五代南唐画家,此处或指其画风,表达希望有人能将这美好的瞬间以画笔定格。

最后,“夜静更持红烛看,满庭如昼鸟惊呼。”描绘了夜晚赏花的情景,即使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诗人仍手持红烛,照亮庭院,使得整个庭院如同白昼一般明亮,连鸟儿也被惊动,发出叫声。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赏花时的兴致勃勃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艺术的珍视。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游灵谷寺

缓辔吟行紫禁中,杂花千树映禅宫。

山藏灵谷声疑应,水出皇陵势自东。

池上泛杯脩故事,松间扫石坐清风。

老僧延客无他语,只数前朝有志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狮子山游卢龙观

玉辇宸游事已遥,尚遗台观在山椒。

长江自古为天堑,王气于今属圣朝。

四海乂安兵久息,千年豪杰恨应消。

徘徊忽动西游兴,欲借东风驾晚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登甘露寺多景楼

满目山川又独来,白头怀抱易兴哀。

郡城宜此开江嶂,佛殿何缘化劫灰。

万里中原劳怅望,千年鸣鹤自飞回。

东浮西泛无穷舰,总被潮声日夜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沙溪夜泊柬沈启南

有约东游久未齐,孤舟终日住回溪。

行厨火断从人乞,中夜潮生觉岸低。

风急海云迷去雁,雨深沙市误鸣鸡。

明朝应得随君后,遮莫春泥污马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