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龙寺

昨度匡山下,春莺晓弄稀。

今来湓水曲,秋雁晚行飞。

国有文皇召,人惭谪传归。

回行过梵塔,历览遍吴畿。

杏树栽时久,莲花刻处微。

南溪雨䬃䬃,东岘日辉辉。

瀑溜天童捧,香炉法众围。

烟云随道路,莺鹤远骖騑。

远上灵仪肃,生公谈柄挥。

一兹观佛影,暂欲罢朝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匡山到湓水的旅程,沿途所见之景物与内心感受交织,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首联“昨度匡山下,春莺晓弄稀。”描绘了昨日经过匡山时,清晨的莺鸟叫声稀疏的情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颔联“今来湓水曲,秋雁晚行飞。”转而描述今日来到湓水弯曲之处,只见秋雁在傍晚时分缓缓飞行,以雁群的动态衬托出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推移。

颈联“国有文皇召,人惭谪传归。”表达了国家召唤文皇(可能指皇帝或有才华的文人)的盛事,同时诗人自谦地表示因某种原因(如被贬谪)而归家,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国家召唤的向往,也有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尾联“回行过梵塔,历览遍吴畿。杏树栽时久,莲花刻处微。”诗人回顾行程,经过梵塔,遍览吴地的风光,杏树历经多年栽种,莲花雕刻处则显得细微,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中间部分“南溪雨䬃䬃,东岘日辉辉。瀑溜天童捧,香炉法众围。”描绘了南溪的雨声、东岘的日光、瀑布的水流以及围绕着香炉的僧侣,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祥和、充满禅意的画面。

“烟云随道路,莺鹤远骖騑。”烟云随着道路飘散,远处的莺鹤伴随着马车远去,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悠长与自然的辽阔。

“远上灵仪肃,生公谈柄挥。”最后两句提到远行至灵仪肃穆之地,仿佛听到了生公(佛教高僧)挥动谈柄(讲经的工具)的声音,将整个旅程推向了精神层面的升华,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行途中的所见所感,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佛法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收录诗词(20)

崔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工力。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

  • 字:安成
  • 籍贯:唐代齐州全节(今济南市章丘市)
  • 生卒年:653-706

相关古诗词

宝名

□城烟雨霁,□苑物华滋。

池连金水白,人契玉山时。

珠浦荷如盖,铜街树似帷。

琴歌待明月,丹石有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五言夏日游神泉诗并序

闻有濠梁地,驾言并四美。

契冥邀异迹,胜会不延晷。

涧响若琴中,泉华疑镜里。

形随员月正,制逐规虹起。

澡流莹丹心,跂石凉玉趾。

近焉将安适,行当润蒙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五言夏日游神泉诗

词人拥高节,狎异寻幽赏。?险洞深涧,皦镜疑无象。

形随澡魄员,气逐非烟上。

徙谷萦新溜,分溪疏旧壤。

冥功兆□□,效奇灵既往。

共漱□□清,超然□□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五言同韦子斿神泉诗并序

桐坂疏抱瓮,昆丘落县米。

岂如中辅邑,迸泉毓为醴。

气融灵兆作,润洽冲务启。

月潭信玲珑,霞溜几清泚?

湝湝上善用,的的烦虑洗。

君子怀淡交,相从涧之底。

形式: 古风 押[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