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

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骋望,草芳南浦遍离情。

登临一晌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黄鹤不知在何时已消失无踪,千年古楼依然矗立江边城中。
清晨的白云卷起四周山色,夜晚的流水传来三峡深沉的回声。
柳树浓郁的西州让人远眺,南浦的青草弥漫着离别的愁情。
登高远望片刻,忍不住频频回首,心中涌起对故乡无尽的思绪。

注释

黄鹤:指传说中的仙鹤。
杳冥:渺茫、消失不见。
高楼:古老的楼阁。
倚:依靠。
江城:江边的城市。
碧云:青翠的云彩。
四山景:四周的山色。
流水:江水。
传:传递。
三峡:长江上的三个重要峡谷。
柳暗:柳树浓密。
西州:古代地名,可能指某个有柳树的地方。
骋望:远望。
南浦:古代送别之地,常指河边。
离情:离别之情。
登临:登高。
一晌:一会儿。
回首:回头。
乡心:思乡之情。
万感:各种感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怀念之情,通过对黄鹤楼历史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沉情感。诗中“黄鹤何年去杳冥”一句,既是对传说中黄鹤离去时间久远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思。“高楼千载倚江城”则是从宏大的角度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不同时代的人对这座楼的依恋。

“碧云朝卷四山景”,通过云的流动来突出四周山峦的多变与美丽;“流水夜传三峡声”则是借用长江之水和三峡的回音,营造了一种深夜静谧中自然万籁的意境。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黄鹤楼所处环境的雄伟与神秘,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

“柳暗西州供骋望,草芳南浦遍离情”两句,从具体的植物景象(柳树和草)切入,展示了春季到来时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愁绪。这里,“西州”、“南浦”指的可能是特定的地域,但在此也泛指远方或异乡,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的无尽思念。

最后两句“登临一晌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登上黄鹤楼后的情绪变化。诗人在短暂停留后,不得不转身回望,内心涌现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这也正是全诗情感的核心所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古人对于家乡、历史与自然美景的复杂情怀。

收录诗词(2)

卢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残丝曲

春风骀荡吹人衣,残丝罥花曳空飞。

閒愁十丈断不得,雄蜂雌蝶相因依。

高楼夹路凌云起,琐窗鸾柱弹流水。

莺声啼老杨柳烟,香梦濛濛隔千里。

形式: 古风

诗一首

叠嶂最惊目,排青隐星络。

双溪颇醒心,激素出林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送程给事知越州

金门人访竹林人,云向蓬莱驻画轮。

百越江山初作主,五湖图史未生尘。

劝耕定带斋船雨,卷白应留燕榭春。

论道频年有虚席,抟风一击好收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校书朱君示及园居胜概新篇一轴皆有标目辄成长调格诗奉纪清䠱

姑苏右浙会,园榭森相望。

之子脱名锁,自主无何乡。

虚堂布遗经,周孔之文章。

静斋播风雅,弦音日洋洋。

吮毫濯曲溪,泚墨散芳塘。

抱琴独登台,望山閒涉冈。

钓渚阅游泳,竹路排青苍。

亭幽小勺迥,红白相低昂。

予此谢病归,旅吴岁月长。

常闻君园胜,欲往两足僵。

开缄味题咏,恍若披图详。

吾闻玉川子,破屋洛之阳。

东野废官守,止坐丛濑傍。

岂如吾子乐,游息蔼有方。

朝廷日清明,百官良弛张。

子既难其进,论撰亦有光。

退之谓子厚,穷久道益强。

文辞烨垂后,将相未可当。

穷愁乃著书,心志能浑刚。

倘来奚足恤,令名期自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