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车遥遥

征人遥遥出古城,双轮齐动驷马鸣。

山川无处不归路,念君长作万里行。

野田人稀秋草绿,日暮放马车中宿。

惊麇游兔在我傍,独唱乡歌对僮仆。

君家大宅凤城隅,年年道上随行车。

愿为玉銮系华轼,终日有声在君侧。

门前旧辙久已平,无由复得君消息。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远行的士兵离开古城,四匹马拉着双轮车发出响声。
无论山水何处都有归途,但你却长年累月行走在万里之外。
田野间人烟稀少,秋草苍翠,日落时分,我们在车中过夜。
惊起的鹿和兔子在身边游荡,我独自唱起乡间小调,与童仆相伴。
你的府邸坐落在京城的一角,每年都有车辆经过道路。
我愿化身为华丽的车饰,日夜陪伴在你的车旁,声音不断。
门前的老车辙早已填平,再难寻觅你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远离家乡,踏上征途的场景。开篇“征人遥遥出古城”立即设定了一个古老而又遥远的地方,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空间的广阔。紧接着,“双轮齐动驷马鸣”则展示了行者的车辆在移动中发出的声音,通过这种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感。

“山川无处不归路,念君长作万里行。”这里表达了一种深情的思念之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回家的道路,这里的“念君”暗示了对亲人的思念,而“万里行”则展现了行者的孤独和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野田人稀秋草绿,日暮放马车中宿。”描绘了一幅野田景象,人们稀少,秋天的草地绿意盎然,太阳落山时分,让马匹休息在车中过夜。这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与前文的思念之情相呼应。

“惊麇游兔在我傍,独唱乡歌对僮仆。”这里则是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惊起了麋鹿和野兔,而他独自唱着家乡的歌曲,对着随从的仆人。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君家大宅凤城隅,年年道上随行车。”这两句则描绘了对方家宅宏伟,位于凤城的角落,每到年关时节,行者都会在路上想起那里的车马喧哗。这里的“君家”和前文的“念君”,都透露出诗人对某位人的深情思念。

最后,“愿为玉銮系华轼,终日有声在君侧。”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成为对方珠帘上的装饰,每天都能发出声音,在对方身边。这种愿望体现了一种永恒不变的忠诚与侍奉之情。

“门前旧辙久已平,无由复得君消息。”结尾两句则是对过去车轮印记已经消失,无法再得到对方信息的情形。这是一种无奈和渴望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行者的旅途景象,以及他对于亲人或故土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幅古代征人的生活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某位人的深情和忠诚。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长塘湖

长塘湖,一斛水中半斛鱼。

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水浊谁能辨真龙。

形式: 古风

北邙行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形式: 古风

古钗叹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形式: 古风

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