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悟老住明教禅院

道人匡庐来,籍籍倾众耳。

规摹小轩中,坐稳得坎止。

慈云为谁出,法席应众启。

招提隐山腹,深净端可喜。

夜禅馀机锋,文字入游戏。

会有化人来,伽陀开短纸。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位道士从庐山而来,名声大噪引人瞩目。
他在小屋中规划布局,稳坐其中仿佛抵达了心灵的平静。
慈祥的云彩为何显现,佛法讲经应当迎合大众需求。
寺庙隐藏在山腹之中,清静深邃令人欢喜。
夜晚禅修之余,他将佛法寓于文字之中,如同游戏一般。
期待有修行者前来,用简短的文字传达佛法智慧。

注释

道人:指道士。
匡庐:庐山。
籍籍:形容声名显著。
倾众耳:吸引众人注意。
规摹:规划布局。
坎止:心灵的平静。
慈云:象征慈悲的云彩。
法席:讲经说法的场合。
招提:寺庙。
山腹:山的中部。
深净:清净深远。
端可喜:非常令人喜欢。
机锋:佛教中的机智问答。
文字入游戏:以文字游戏的方式传授佛法。
化人:有悟性的人。
伽陀:梵文,指佛经。
短纸:简短的文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送悟老住明教禅院》。诗中描绘了一位名叫悟老的道人从庐山而来,他的名声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他在小轩中规划修行,心境安稳,仿佛与天地自然相合。禅院坐落在山腹之中,环境幽深而清净,令人欣喜。夜晚禅修之余,悟老以机锋和文字寓教于乐,显示出他的智慧与风趣。最后,诗人期待有开悟之人能从悟老的教诲中受益,通过伽陀(可能指禅宗的教义)的启示,得到精神上的启迪。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悟老修行生活的赞赏以及对佛法传播的期待。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戏书圆觉经后

圆觉十二菩萨问,吾取一二馀鄙哉。

若是如来真实语,众生却自胜如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吴克明广文见和再用韵答之

彼茁江汉姿,当春风露足。

美芹或以献,深愧野人腹。

君诗穷草木,命骚可奴仆。

更怜无俗韵,爱竹不爱肉。

渠侬如石鼎,正作蛟龙缩。

欲烹无鱼来,苍蝇声绕屋。

形式: 古风

寿朱文公

玉漏声沉晓色回,五云绚綵映庭槐。

持巾珠履搀称贺,飞鞚貂珰押赐来。

黄菊尚迟三日约,碧桃已作十分开。

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记□河第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寿赵守

天孙锦字织云烟,来向红尘了世缘。

前去中秋犹十日,后来甲子更千年。

墙南竹韵调琴谱,堂北萱香载酒船。

且与剪圭偿旧约,不妨却伴橘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