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孙太监

埋玉愁闻薤露歌,向来耆艾日消磨。

平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

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

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哀伤地听到葬礼上的挽歌,年长者日渐凋零。
一生所经历的地方,如同棠阴般留下痕迹,晚年却像麦秀一样衰败。
洛阳的社团聚会终成空谈,镜湖的水波也已不再是往昔。
亲手种植的春天之树需精心照料,如今回忆起种种感慨,犹如烂柯山上的人事变迁。

注释

埋玉:指葬礼或墓地。
薤露歌:古代挽歌。
耆艾:年老的人。
棠阴:比喻美好的地方或人的德行。
麦秀:《左传》中形容国家衰败的典故。
洛社:洛阳的社团。
鉴湖:古代湖泊,位于浙江绍兴。
烂柯:典故,比喻人事变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挽孙太监》。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和对故人回忆的情感。

"埋玉愁闻薤露歌" 一句,通过“埋玉”比喻珍贵的事物被忽视,"薤露歌"则象征着岁月流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愁绪。

"向来耆艾日消磨" 这一句,则是说往昔年华如同草木般日渐凋敛,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平生所至棠阴在,晚岁其如麦秀何" 这两句,诗人通过“棠阴”和“麦秀”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青春时光的追忆,以及到了晚年,对于曾经美好事物的反思。

"洛社竟虚同甲会,鉴湖应改旧时波" 这两句,诗人提到"洛社"和"鉴湖",都是他曾游历的地方,但现在却空寂无人,表达了对往昔聚会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变化的无奈。

最后两句"四春手植烦调护,万感今犹忆烂柯" 则是说诗人亲手栽培的花木已经度过了四个春天,他仍旧记得那些辛勤照料的日子和那曾经红烂的果实。这也象征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情留恋。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以及面对变迁世界的复杂心绪。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挽师叔理(其三)

四海东坡老,平生秦太虚。

神游已冥漠,坐念更欷歔。

手墨看犹湿,心期炯未疏。

堪怜畴昔语,腹痛勿驱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挽师叔理(其一)

卓尔见成鐻,超然惊绝尘。

形骸脱边幅,肝膈炯精神。

正自关天分,应难语俗人。

谁收身后稿,隽逸更清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师叔理(其二)

已饱忧患味,方收翰墨勋。

龙飞新进士,猿臂老将军。

千里推车轴,群工愧斧斤。

天乎如有意,更为续斯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挽张师道(其二)

在昔台州守,先人事分多。

通家能记忆,上冢每来过。

老我病未死,送君情奈何。

贤哉幸有子,健翮看云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