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绝(其二)

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的凄美景象,通过断云、斜日、风雨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愁绪氛围。诗人以“不胜秋”开篇,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换给人心带来的沉重感。接着,“付与骚人满目愁”,将这种愁绪赋予了诗人自身,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与整个世界相呼应的情感共鸣。

“父老如今亦才思”,这一句转而关注于社会层面,表达了即使在生活艰辛的条件下,人们依然能够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里的“才思”不仅指文学创作的能力,更包含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句“一蓑风雨钓槎头”,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渔翁在风雨中垂钓的画面。渔翁的形象往往象征着隐逸者或孤独者的形象,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面对生活的艰难和风雨,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诗通过渔翁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对愁绪的理解,即在逆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探索和表达。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其二)

爱君忧世老弥深,特操要须得失临。

晚岁飞腾推有德,故乡安稳信无心。

小邦近似西山隐,元气终当北斗斟。

圣主方求三世旧,老臣何止一遗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其二)

垂白相逢四十年,猖狂情味老俱阑。

论兵顿似前贤语,莫作当年故目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其三)

石室多年款志平,新书久溷里中生。

遣师今见朝廷意,文律还应似两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寄呈子瞻兄(其二)

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

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