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中秋无月

叶声繁,鸿信断。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桂子平分秋一半。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短箫边,双杵畔。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不遣嫦娥将酒劝。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鉴赏

这首《苏幕遮·中秋无月》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以中秋佳节无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孤独、哀愁的画面。

“叶声繁,鸿信断。” 开篇即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繁密的落叶声与断绝的鸿雁信使,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离人的别离。接下来,“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表达了主人公因孤独而生的懊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桂子平分秋一半。” 桂花飘香,象征着秋天的一半,但此处却未见明月,使得这句原本充满诗意的描写带上了几分失落。“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夜空虽明亮如银河,但主人公却无法在午夜时分拉开窗帘欣赏,因为没有月亮,只有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短箫边,双杵畔。” 这两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传统习俗,短箫和双杵是古人庆祝节日时使用的乐器和工具,但在无月之夜,这些传统活动也失去了意义。“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玉殿,本是神话中的宫殿,这里借指中秋佳节应有之景,但被薄雾遮挡,仿佛仙境难寻,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

最后,“不遣嫦娥将酒劝。”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常与月亮相关联,此处暗示了中秋佳节本应与亲人团聚共享美酒,但因无月而无法实现。“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害怕酒醒后,面对无尽的愁绪,更加难以承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无月之夜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278)

曹溶(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城东柴家木樨垂枝直下贴地皆花密不见本中穹如屋壁其广受四筵与他种异记之

锦幢低,青幄紧。结伴来游,个个沾金粉。

宛有瑶台千尺分。高处生寒,较是横看稳。

种争新,名尚隐。除了焚香,又喜攀条近。

紫雁斜飞开自准。本与秋期,翻惹三秋恨。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醉春风.有怀

歌馆留残醉,丽句揉花碎。

当年百种说风流,易,易,易。

一路鸣蛩,半窗斜月,便成憔悴。

冷色摇空砌,宝鸭炉烟细。

背人争解不思量,记,记,记。

似柳将眠,如莺欲语,小楼春腻。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酷相思.旅情

象拍何须歌艳句,又烧烛、红窗暮。

叹今古、韶华留不住。花落也、催归去。

叶落也、催归去。失意多因杯酒误,辜负春无数。

只楼外、江山成客路。鸿断也、书来处。

云断也、愁来处。

形式: 词牌: 酷相思

青玉案.沈家姬卯娘善度曲戏咏卯字

花前举乐何须忌,薄晓曈曈初丽。

启户逢君娇不语。

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东边去。

镂成新玉刚为字,十二时中排第四。

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检点,春光已半,会取相迎意。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