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王长元次元时复欲入都

跛跛鬓毛短,娟娟春日长。

繁花丽泽国,叠鼓掺渔阳。

唤婢理双屩,遣儿谋一觞。

惟知作寒食,那复问殊方。

石鼎官芽滑,铜盆井水凉。

有时拈拄杖,随意坐胡床。

涏涏定巢尾,咬咬求友吭。

篮舆元落眼,豆饭或撑肠。

楚柁连江色,淮天著雁行。

关侬五斗粟,老子复游梁。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春日里悠闲自得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跛跛鬓毛短,娟娟春日长"表达了老人的步态不稳,头发转白,而春天却格外漫长,这是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消亡的隐喻。接着,“繁花丽泽国,叠鼓掺渔阳”则描绘了一片繁华如画的自然风光,其中“叠鼓”指的是连续不断的声音,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自然界的声音,与“掺渔阳”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活跃的氛围。

"唤婢理双屩,遣儿谋一觞"则转向家庭生活,“婢”是女佣之意,这里可能是在描绘老人对家务的操心和安顿。紧接着的“惟知作寒食,那复问殊方”表明老人对于饮食的简单,已经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再追求过多。

"石鼎官芽滑,铜盆井水凉"继续描绘老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对器物的细节描述,体现了诗人对质朴生活的喜爱。"有时拈拄杖,随意坐胡床"则是老人偶尔拿着拐杖,在胡床上随意地坐着,这胡床可能是一种简易的坐具,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最后,"涏涏定巢尾,咬咬求友吭。篮舆元落眼,豆饭或撑肠。楚柁连江色,淮天著雁行。关侬五斗粟,老子复游梁"等句,则是对老人生活的进一步刻画。他在享受着简单的食物,与朋友相聚,同时又保持着与自然的联系。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平和态度,也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简约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家庭、友谊和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九日过宋遇雨呈曾元矩并先寄吕少冯

黄菊湿不鲜,白雁寒更哀。

何由穿雨屐,一登宋王台。

眷予良友生,南山安在哉。

行将北湖鬓,投老炤清淮。

形式: 古风

二月二十九日作

屋头澜翻闻布谷,惊怪儿童问饧粥。

争向衡门插柳条,要遣老子知炊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屋]韵

二月三十日作

鹁鸪端复唤雨来,韵此朱朱兼白白。

试问游梁馀几钱,今朝且作官寒食。

形式: 七言绝句

二疏遗荣图

饱闻畴昔设供帐,祖道都门车百两。

脱冠著屐良有人,五鼎一毛真迈往。

彭泽县令亦胜流,径捐五斗因督邮。

著书颇复恨枯槁,臭味绝知殊二老。

龙眠一世论丹青,不数辋川王右丞。

丹青之引诚落寞,世上只今无少陵。

二疏妙致不可孤,昔人亦作二疏图。

龙眠捉笔守圭窦,儿辈亦复知广受。

昔人独能图二疏,图以韵语至今无。

丹青之引有句眼,昨者少陵今隐居。

龙眠平生有妙思,笔如周商钟鼎字。

二疏之迹定不磨,照人真若前日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