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谒夔州何异侍郎

浩荡江南春更和,几回风月又婆娑。

夔门外户千钧重,滟滪中流一节高。

蜀国移花今日事,上林种柳旧年窠。

残膏馀馥知何恨,徙倚江皋揖晋波。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广阔的江南春天更加和煦,经历过多次风月的洗礼。
夔门之外的门户重如千钧,滟滪江中的礁石却依然高耸。
蜀地的花朵迁移成今日之事,当年上林苑的柳树已成旧迹。
残存的香气和遗韵又有何遗憾,我独自在江边徘徊,向江水致敬。

注释

浩荡:形容广阔无垠。
婆娑:形容姿态优美或风姿摇曳。
夔门:长江三峡之一,地势险要。
滟滪:长江三峡中的礁石。
蜀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四川一带。
上林:古时皇家园林,此处泛指名胜之地。
残膏馀馥:比喻遗留的美好事物。
徙倚:徘徊,驻足。
江皋:江边高地。
晋波:晋水,这里泛指江水。

鉴赏

这首宋诗《奉谒夔州何异侍郎》由度正所作,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浩荡江南春更和”展现了江南春天的广阔与和谐,春风和煦,景色宜人。次句“几回风月又婆娑”则暗示时光流转,诗人多次经历这里的风花雪月,流露出岁月如梭的感触。

“夔门外户千钧重,滟滪中流一节高”两句运用比喻,夔门险峻,如同门户重压千钧,而滟滪堆象征着激流中的砥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夔州地理形势的敬畏和对何异侍郎的敬仰。接下来,“蜀国移花今日事,上林种柳旧年窠”借古喻今,将今日的夔州比作昔日蜀国的繁华之地,暗示何异侍郎在此地的政绩如同上林种柳,为地方带来了生机。

最后两句“残膏馀馥知何恨,徙倚江皋揖晋波”表达了诗人对何异侍郎留下的政绩和精神的赞美,即使岁月流逝,他的贡献仍如余香,令人怀念。诗人自己则在江边徘徊,向滔滔江水致敬,寓含对前贤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贯之学士宠示佳作欻然有丘壑之思因反其意以招之亦朋友相勉之义伏幸采瞩

夫君隆隆如长车,方途万里无尘沙。

天公生材要有用,安得嘿嘿吟窗纱。

辛勤学问求大指,求不在他心而已。

解将岁月作工夫,定使枯株发春媚。

我家传家诗与书,家徒四壁一钱无。

年来行李环天下,直从南海薰香炉。

先生曰来子可语,以手手地传心图。

归来日日锄其恶,陶然一室皆真乐。

他年努力回羲皇,更把天心验圭角。

形式: 古风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楅。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明堂礼有制,伻图载简牍。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广袤度尤严,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颜中穆穆。

规恢既宏远,制作难逼促。

当资合抱干,一柱扶天轴。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

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坚刚老不枯,允哉东山麓。

慇勤谢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谓道里远,登载容万犊。

君王顾之叹,巨用必收录。

脩竹操亦奇,谨毋遗脩竹。

形式: 古风

昨蒙谓卿机宜学士佳章宠寄谨依元韵酬谢乞幸笑览

君家谪仙人,豪侠好骂讥。

脱靴辱权幸,捧砚誇宠妃。

风月三千首,百卉弄春晖。

恭惟紫微公,执笔赞万几。

大行或差舛,考验在璿玑。

同时三君子,日月争光辉。

我生百年后,览之神奋飞。

粤从志学来,斯文力发挥。

瓦劄带尘壤,羊毛拂烟霏。

言词虽不工,往往造精微。

邂逅逢名世,如何尚布衣。

为我特倾倒,我心亦依依。

从今愿卜邻,穷空不思归。

厚意敢虚辱,三尺横金徽。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王中父制干东归探韵得限字分韵用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汉使东南来,幕府皆异产。

英英江左家,浩浩富编简。

几年翔学海,屡荐升士版。

大焉合吁谟,小亦堪论撰。

横身借前箸,逸气薄云栈。

向虽稔声名,曾未陪笑莞。

邂逅解白眉,轩豁蒙青眼。

俊游得从容,微辞略往返。

扁舟赋归程,骏马驰平坂。

上策今安在,时髦贵谨柬。

中规傥前定,外患岂足刬。

善保千金躯,欲语意无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