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

日转桐阴,正玉燕、飞来夏屋。

帘幕映,海留红艳,麝重兰馥。

风采传闻瞻瑞节,婉谋曾是回钧轴。

卷秦淮、吹入酒杯中,波翻绿。丹诏下,公归速。

看日奏,三千牍。想春迷柳院,夜分莲烛。

清暑声寒苍玉佩,月娥笑捧长生箓。

问瑶池、阿母手栽花,何年熟。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孝友的《满江红·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怀念。

"日转桐阴,正玉燕、飞来夏屋"一句,通过日光透过桐树的叶影,以及玉燕飞入夏日的屋檐,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生动的意境。这里的“玉燕”可能指的是燕子,但在诗人笔下,它已被赋予了高贵和纯洁的象征意义。

"帘幕映,海留红艳,麝重兰馥"写出了室内的温馨与香气。帘幕之中映射出的是海蓝色的光辉,海棠花的红艳与麝香和兰花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华美而又幽静的空间。

"风采传闻瞻瑞节,婉谋曾是回钧轴"一句中,“风采”指的是诗人石孝友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而“瞻瑞节”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这里的“婉谋”可能是指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而“曾是回钧轴”则暗示着诗人对于历史、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

"卷秦淮、吹入酒杯中,波翻绿"写出了诗人饮酒赏景的情趣。秦淮水的波涛被比喻为吹进了酒杯之中,而波翻的绿色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绘。

"丹诏下,公归速"表达了一种急迫感,或许是在召唤着诗人回归某个地方或某种状态。而“看日奏,三千牍”则可能是在赞叹时间的宝贵,每一天都如同珍贵的文书。

"想春迷柳院,夜分莲烛"一句,通过对春日中迷离感的描写,以及夜晚莲花烛光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清暑声寒苍玉佩,月娥笑捧长生箓"则是对夏日清凉的声音,以及夜晚月光下的情景进行描绘。这里的“苍玉佩”象征着纯洁与高贵,而“月娥笑捧长生箓”则是对美好事物持久不衰的祝愿。

最后,“问瑶池、阿母手栽花,何年熟”一句,通过提问瑶池中的花卉何时成熟,以及母亲亲手栽培这些花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成长和美好事物的关怀。这里的“阿母”使用了古代对母亲的尊称,体现出一种温馨而深情的家庭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室内装饰、历史时光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52)

石孝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 字:次仲
  • 籍贯:江西南昌
  • 生卒年:1166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雁阵惊寒,故唤起、离愁万斛。

因追念、镜鸾易破,凤弦难续。

诗句已凭红叶去,梦魂未断黄粱熟。

叹浪萍、风梗又天涯,成幽独。归来引,相思曲。

尘满把,泪盈掬。对长天远水,落霞孤鹜。

立尽西风无好意,遥山也学双眉蹙。

恨草根、不逐鬓根摧,秋更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

分景亭前,梅红糁、柳金谁粟。

芳意闹,烧灯初过,坠萱才六。

此日悔康歌别驾,当年神降生嵩岳。

看邦人,称寿雾凝香,杯丛玉。采石月,光天禄。

姑溪水,增川福。炳灵祥曾产,瑞枝奇木。

秋露短檠诗礼训,春风小院琵琶曲。

愿长眉疏鬓等松椿,年年绿。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庭芳(其四)寄别

修竹挼蓝,梅山耸翠,小小佳处西安。

从来闻说,今日还来看。

便好求田问舍,耳溪涧、目饱林峦。

争知道,尘缘未了,无计与盘桓。小蛮。

应念处,弦孤么凤,镜掩孤鸾。

愁再见多情,素日闲闲。

早晚扁舟两桨,惊翠枕、云巘风湍。

从前去,殷勤细数,细数万重滩。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其一)上张紫微

笔走龙蛇,词倾河汉,妙年德艺双成。

帝庭敷奏,亲擢冠群英。

龙首其谁不取,便直饶、勋业峥嵘。

偏他甚,泼天来大,一个好声名。忆曾。

瞻拜处,当年汝水,今日湓城。

叹白首青衫,又造宾闳。

谨贽诗文一卷,仗仙风、吹到蓬瀛。

依归地,熏香摘艳,作个老门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