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避地托山翁,归心亦欲东。
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
抖擞尘衣黑,摩挲泪眼红。
何如且深隐,苟活老光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避难于山中,内心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首句“避地托山翁”描绘了诗人依靠山居生活,寄身于山野老人之中的情景。次句“归心亦欲东”直接抒发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能向东边的故乡进发。
第三句“西村明骑火”通过明亮的村庄灯火,暗示了外界的动态和诗人对家乡温暖生活的向往。第四句“北渡撼兵风”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乱的紧张气氛,北渡时感受到的兵戈之风让人心惊胆战。
第五句“抖擞尘衣黑”写诗人因逃难而衣衫褴褛,尘土满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句“摩挲泪眼红”以动作细节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山居生活和战乱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荡时局下的无奈选择——暂且深藏山林,苟且偷生。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患难合扶携,临危路各迷。
传闻妻奔北,邂逅子随西。
心悼惊雷燕,身寒立雨鸡。
明朝问家事,空壁雪风凄。
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家贫空妇巧,学废重时顽。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并刀越砥磨,天奈北风何。
到处闻流杵,何时报止戈。
逃藏愁木栅,沦落泣毬窝。
多少岩阿□,真成病伏波。
三十六风轮,清磨万古人。
军兴山胜市,岁歉富齐贫。
破絮身饶垢,乾粮舌费津。
吾生不足问,世事入长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