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其四)刮地风

因甚的趁秋风换了南柯。

因甚的寻春梦误了东坡。莽风流自古受多磨。

写生时已曾经过。他拥越被朱颜婀娜。

他倚胡床绿鬓婆娑。

到底来镜中花水中月,几曾真个。

空则是展鸾绡挥象管,费他年醉眼摩挲。

便新词尽向旗亭播。怕再世雏鬟发也皤。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题为《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其四)刮地风》。诗人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虚幻的感慨。首句“因甚的趁秋风换了南柯”,以秋风喻指世事变换,暗示画中人物可能经历了生活的变迁。次句“因甚的寻春梦误了东坡”,借春梦与苏东坡的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莽风流自古受多磨”进一步强调人生的坎坷与磨砺,即使如风流人物也无法避免。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画中人物的风采,“他拥越被朱颜婀娜”、“他倚胡床绿鬓婆娑”,展现出人物的青春活力和美丽。

然而,诗人随即揭示出这些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不真实的幻象。“几曾真个”四字点明了这种虚幻。诗人感叹道,尽管画卷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但终究只是艺术创作,无法留住真实。“空则是展鸾绡挥象管,费他年醉眼摩挲”,形象地描绘了欣赏者对美的追求,却无法触及实质。

最后两句“便新词尽向旗亭播。怕再世雏鬟发也皤”,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更深忧虑,即使新词流传,也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连画中的人物都可能老去。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易顺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无常和虚幻主题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其五)四门子

算髯翁艳福真无那。谱乌阑倾白堕。也不患才多。

也不患情多。到换羽移宫几度过。

亭儿半荒,墙儿半趖。把画里双身牢锁。

形式:

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其六)古水仙子

酹酹酹,金叵罗。吊吊吊,冷莺花,有个诗翁坐。

问问问,尊前月更来么。寻寻寻,卷中人相随可。

喜喜喜,展琅函雨曳烟拖。

怕怕怕,化银杯粉残香堕。老词仙赴了玉楼科。

俏佳人证了瑶池果。甚痴魂销向画图多。

形式:

题陈迦陵填词图,为张养如作(其七)尾声

幻影三生无处躲。休惹起看画的更风魔。

教说与小云郎应识我。

形式:

丁丑重九前四日为余二十初度,制此书感,时在辰阳道中(其一)粉蝶儿

蓑笠休抛。悔长安两番西笑。趁秋深买个轻舠。

菊蟹杯,莼鲈箸,图些醉饱。莽乾坤大抵无聊。

这缘由总难知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