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参藩陈邻崧公觐贺

崧台一片月,清光万古悬。

流辉湛端水,闪铄金龙鞭。

公在端州作良牧,此月随公照林麓。

复从全岭荫甘棠,天际蟾光色更煌。

山河大地流俱满,金粟随风转吐香。

万古璃琉波荡漾,千门宝玉遥相向。

鉴物真堪数发毫,烛林便可消烟瘴。

即今剑履去朝天,明月团团引马前。

金宫银阙看从入,乐奏钧天似可传。

此时崧台月犹灿,清辉不改留公玩。

愿将月露泻金茎,洒向东南沾欲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崧台一片月”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光照耀下的壮丽景象,通过“清光万古悬”、“流辉湛端水”等诗句,展现出月光的永恒与辉煌。诗人巧妙地将月光与端水、金龙鞭等自然元素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人物,提到“公在端州作良牧”,通过“此月随公照林麓”、“复从全岭荫甘棠”等诗句,表达了对陈邻崧公的尊敬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月光与人物命运的紧密联系。

“山河大地流俱满,金粟随风转吐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将自然界的美好与月光的神奇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万古璃琉波荡漾,千门宝玉遥相向”则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月光下世界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其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

“鉴物真堪数发毫,烛林便可消烟瘴”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月光如同明镜一般,能够洞察万物,同时也能驱散心灵的阴霾,带来光明与希望。

最后,“即今剑履去朝天,明月团团引马前”、“金宫银阙看从入,乐奏钧天似可传”等诗句,不仅描绘了陈邻崧公即将离开的场景,也预示着他将踏入更高层次的境界,享受着月光带来的宁静与祥和。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

收录诗词(492)

韩上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贫女吟示刘觐国

贫女择所适,蹉跎三十年。

夜深事纺绩,但望邻壁穿。

邻壁有灯不肯借,玉梭停织双泪下。

累成匹帛作短衣,又与东家送行嫁。

年来嫁却几多人,皓齿蛾眉善笑颦。

生男早已归舅氏,生女依稀结晋秦。

街头老姆发慈念,告汝拙容徒取厌。

不如学步逞娉婷,更拂罗裳弄娇艳。

贫女愁思习巧妆,强将旧服试加长。

量情终觉不相称,顾影翻疑柳絮狂。

两手捲衣心愈苦,幽房独处宁寒窭。

鹓鸾伉俪自有时,掌上岂能随燕舞。

形式: 古风

赠雪堂主人

雪堂堂高承皓雪,照日轻盈光可辍。

初疑昆圃玉为城,却讶蓬宫银作阙。

雪堂主人幽思深,对雪空知抱素心。

雪庐卧起谁相问,雪瓯茶进独沉吟。

有时试向梁园赋,清词恐受惠连妒。

不将柳絮比轻狂,祇学阳春高纵步。

披氅何妨踏雪行,山阴鼓棹见豪情。

度关讵必迷秦岭,人夜宁须袭蔡城。

绀雪仙人原和药,点入红垆觉沃若。

岂愁白发镜中明,转喜肌肤翻绰约。

借此颜堂拟座铭,何似当年纪聚星。

经传韦氏犹堪映,取向斋头代照萤。

形式: 古风

寿刘方瀛父母

酌君以南溟一杯之美酒,俎君以罗浮万仞之高山。

五羊灵脯犹堪擘,葛令丹砂可驻颜。

羡君神明察幽隐,爱君慈祥多不忍。

二月河阳花满城,一曲瑶琴发清引。

凫舄翩翻入汉京,彩毫辉映九霄明。

金茎玉露看常满,挹赐旋知步履轻。

形式: 古风

寄陈省堂太守

三年未曾通只字,尺鲤孤鸿滞江沚。

只是相知一片怀,精神顷刻常伊迩。

闻道当年读礼馀,瑞草幽兰绕墓庐。

乌慈返哺知能报,鹤吊含愁尚有馀。

孝慕此情难自已,援琴转觉流光驶。

旧时章服且拂尘,安石强为苍生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