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这首诗《改袁诗六十自寿》由晚清重臣李鸿章所作,体现了其在官场与家庭生活中的复杂情感与自我期许。通过“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鸿章在官场上的地位与成就,以及他对于自己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同时,诗句也流露出他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对父母的尊敬之情。
“已无朝士称前辈”一句,意味着李鸿章在官场上的地位已经让同辈乃至后辈难以望其项背,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前辈。这不仅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成就,也暗示了他可能面临的孤独感,即在权力与地位的顶峰,能够理解或与之共鸣的人越来越少。
“尚有慈亲唤小名”则展现了李鸿章对家庭的深情厚意。在忙碌的政务之余,他依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亲切,这种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他在高处不胜寒的官场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通过唤起儿时的名字,父母的爱与关怀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给予了李鸿章精神上的支持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将个人的官场成就与家庭情感融合在一起,既展示了李鸿章作为政治家的辉煌,又体现了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人性光辉,是一首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作品。
不详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位冠百僚而劳谦自牧,威加四海而盛德若愚,不震不腾,隐几独居勋业外;
年垂大耋而神观勿衰,病至弥留而鞅掌靡息,如临如履,易箦犹在战兢中。
士倾广厦,民失慈航,天胡不吊;
勋震华夷,名垂宇宙,公实长存。
万里河山归赤帝;一生名节误红娘。
学邮两经始,吏户两清源,从齐蜀赣粤汴数典试以还,时局叠烦举手援,有志未完夙愿;
长沙四尚书,国朝四文达,继裘纪阮罗郑诸名臣而起,天下争欲铸金祀,惟公独迈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