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寒作歌

秦岁首后七日夜,五更不周风发狂。

殷山万窍拉枯木,压地径寸堆酸霜。

千门猬缩尽嗟息,声薄冷圭成白光。

去冬涂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

多年衣絮冻欲折,气候有尔自不防。

富人一岁独苦暑,窭人四时惟畏凉。

渐愁空墙日色暮,豫恐北牖寒宵长。

谁将彤云变狐白,无声被遍茅檐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骤寒之下的凄冷景象与社会阶层的差异感受。开篇以“秦岁首后七日夜”引入,点明时间背景,紧接着通过“五更不周风发狂”、“殷山万窍拉枯木”等句,生动展现了寒风凛冽、万物凋零的景象。接着,“压地径寸堆酸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地面结霜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冷峻感。

随后,诗人转向对人间百态的描绘:“千门猬缩尽嗟息”,描绘了人们在严寒中的无奈与叹息;“声薄冷圭成白光”,则通过声音与光线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氛围。接下来,“去冬涂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两句,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衣物变化,反映了贫富差距下人们对寒冷的不同应对方式。

“多年衣絮冻欲折,气候有尔自不防”表达了即使在多年累积的衣物也无法抵御严寒的情况下,自然界的严酷依旧不受人类控制的主题。“富人一岁独苦暑,窭人四时惟畏凉”则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温饱差异,富人一年中仅需面对夏季的炎热,而穷人却四季都畏惧寒冷。

最后,“渐愁空墙日色暮,豫恐北牖寒宵长”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担心夜晚的寒冷,预示着严冬的漫长。“谁将彤云变狐白,无声被遍茅檐客”以问句结束,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现象转变的无奈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自然严酷的深切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温暖和平等的向往。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屠清渠丈过饮醉后作山水幅见遗

先生一笑如河清,醉后往往一见之。

即令不饮持大盏,已觉春气盈须眉。

平生胸中当丘壑,思象独到无专师。

常时兀兀不动手,醉来拨墨风雨驰。

长虹俯吸海波立,乖龙上蹴天云垂。

及当精心运亳末,双目炯如漆点脂。

图成挂我竹间屋,况有光怪来穷追。

翻樽却避坐上客,索粟怖走邻家儿。

先生掀髯忽大笑,压兴还用倾千卮。

鄙人不饮喜观饮,先生善画兼爱诗。

短缣尺幅许投赠,日来烂醉无不宜。

我歌君饮万事足,更看醉墨挥淋漓。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冬夜左二招饮

清霜压东郊,寒籁号北牖。

出门无所适,动诣素心友。

发瓮倾冻酷,脍鲜斫巨口。

辉辉明烛光,肝胆此可剖。

脱身风幢中,所剩持螯手。

谁知岁寒夜,复此共杯酒。

元龙气未除,竹马期敢负。

百年尽今夕,那暇图不朽。

作达信有涯,生天独甘后。

及时且斟酌,不薄乃云厚。

渐畏人影乱,即欢变回首。

一身堕地来,恨事常八九。

饮罢夜气高,落落数星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十三夜复饮左二斋头

疾风吹野霜,我心感孤独。

转侧念同袍,燕晚共羁曲。

斗酒相慰劳,抒抱无蹐局。

暮色苍然来,朗吟击空木。

昔悲缘分飞,后忆此信宿。

各怀万里志,且复对短烛。

愿同君子心,与献小人腹。

万事有明日,盈觞更相属。

宵短难系绳,饮深渐颓玉。

我舞方僛僛,邻鸡莫相促。

形式: 古风

石乡道中舟泛

好是日斜候,吟诗上野航。

过桥人语聚,绕水磬声凉。

小饮鱼虾市,新寒薛荔裳。

栖迟聊自慰,风景似吾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