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许籀庵茂才心清闻妙香图看子

清心发微妙,如戒香染薰。

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

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

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

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

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

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

拈花破颜笑,为君證迦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此诗《题许籀庵茂才心清闻妙香图看子》由清代诗人叶长龄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内心清净之人能闻到微妙香气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首句“清心发微妙”,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内心的纯净能引发出微妙的感受。接着,“如戒香染薰”一句,将内心的清净比作戒律之香的熏陶,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纯净对人精神的正面影响。

“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则提出疑问,耳与鼻作为感官,为何能相互感知?这引出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暗示了心灵与外界的微妙联系。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探讨了心灵如何被塑造和净化的过程,同时也提出了对技艺与道德修养的思考。

接下来,“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对比了内外世界的纯净与杂乱,进一步阐述了心灵净化的重要性。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通过假设的方式,探讨了香气与感知的关系,暗示了内心状态对感知的影响。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指出真正的感知并非单纯依赖于感官,而是由心灵主导的。

“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总结了内心的清净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进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最后,“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表达了在感知与非感知之间,任何环境都能充满和谐与美好。

“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则指出在感知的过程中,障碍与分离是暂时的,真正的连接在于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和谐。

“拈花破颜笑,为君證迦文”以生动的比喻结束全诗,通过“拈花微笑”的故事,表达了对内心的喜悦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祝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心灵净化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

叶长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家山

家山弹指已邱墟,积棘丛中问故居。

四壁犹存蔽风雨,未应愁绝马相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辛酉纪事

逆徒凶暴土豪骄,丙舍松楸次第雕。

一样漂摇风雨恨,谁知同室有鸱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薄暮

夕阳新霁暮山青,景色苍凉木末亭。

太息烽烟何日静,前村燐火夜荧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秋夜

灯青影入帏,月黑凉侵户。

一夜碎秋心,廉纤窗外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