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重阳酒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曲甘泉家自有。

黄花抱蕊有佳思,金火未调无好手。

老奴但欲致村酤,小婢争言试三斗。

我年七十似童儿,逢节欢欣事从厚。

廪粟已空豆方实,羔豚虽贵鱼可取。

病嫌秋雨难为腹,老咽馋涎空有口。

折花谁是送酒人,来客但有邻家父。

闭门一醉莫问渠,巷争不用缨冠救。

形式: 古风

翻译

家人计划酿制重阳节的酒,香甜的酒曲和甘甜的泉水自家备有。
菊花含苞待放,引发美好的思绪,但没有高手调制出醇美的金黄色酒。
老仆只想买些乡村自酿的酒,小丫鬟却吵着要尝试三斗酒。
我虽已七旬,却像孩童般逢节就欢喜,节日的欢乐总是多多益善。
仓库里的粮食已空,豆子却正饱满,虽然羊肉贵,鱼肉也可考虑。
秋天的雨水使我身体不适,难以满足胃口,只是空有口馋。
谁会折花来送酒呢?来访者不过是邻居老翁。
闭门独饮,无需理会他人,街坊间的纷争无需用官位来解决。

注释

酿:酿酒。
香曲:发酵用的香料。
甘泉:甜美的泉水。
佳思:美好的想法或情感。
金火:指酿酒时的金色火焰。
村酤:乡村自酿的酒。
三斗:量词,表示酒的分量。
童儿:形容年纪大但心态年轻的人。
廪粟:仓库中的粮食。
羔豚:小羊和猪,泛指肉类。
馋涎:因渴望而流出的口水。
邻家父:邻居的老父亲。
缨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装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重阳节前准备酿酒的场景。他家自酿的香曲甘泉,体现了家庭的自给自足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诗人提到黄花(菊花)含苞待放,寓意着佳节的到来和美好的期待,然而调制美酒的好手却尚未到位。

老仆只想简单地酿些乡村酒,小丫鬟则提议尝试多酿三斗。诗人自谦说自己虽已七旬,仍像孩童般对节日充满喜悦,愿意享受丰盛的庆祝。粮食储备虽空,但豆类丰收,即使羊肉昂贵,鱼也是可选之物。诗人身体状况不佳,秋雨使饮食困难,只能空有口馋。

诗人感叹无人能送花助兴,来访者只有邻居老父。他选择闭门独饮,不问外界纷扰,也不期待官场的应酬。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习俗的坚守,以及面对衰老与疾病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滕王阁

客从筠溪来,攲仄困一叶。

忽逢章贡馀,滉荡天水接。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馀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形式: 古风

题三游洞石壁

昔年有迁客,携手醉嵌岩。

去我岁已百,游人忽复三。

形式: 五言绝句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其一)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

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

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

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其一)

摩诘本词客,亦自名画师。

平生出入辋川上,鸟飞鱼泳嫌人知。

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

行吟坐咏皆自见,飘然不作世俗词。

高情不尽落缣素,连峰绝涧开重帷。

百年流落存一二,锦囊玉轴酬不訾。

谁令食肉贵公子,不学父祖驱熊罴。

细毡净几读文史,落笔璀璨传新诗。

青山长江岂君事,一挥水墨光淋漓。

手中五尺小横卷,天末万里分毫釐。

谪官南出止均颍,此心通达无不之。

归来缠裹任纨绮,天马性在终难羁。

人言摩诘是前世,欲比顾老疑不痴。

桓公崔公不可与,但可与我宽衰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