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题敦煌志书原韵四首(其一)

汉世传名郡,于今列邑疆。

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

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敦煌作为名郡的历史地位与变迁。首句“汉世传名郡”,点明敦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郡县。接着“于今列邑疆”则表明至今日,敦煌依然在行政区划中占据重要位置。接下来的“两关通玉塞,五载绾铜章”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描述了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其中“两关”指代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玉塞”象征着边防要塞,“五载绾铜章”则暗示了敦煌曾长期由朝廷直接管理。

“行秩渐縻粟,离怀威折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敦煌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转变与影响。“行秩渐縻粟”可能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逐渐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离怀威折杨”则可能是在表达对敦煌人民情感的深厚影响,以及其在抵御外敌时所展现的坚强意志和勇气。

最后,“一书聊志胜,犹是古敦煌”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通过一首诗来纪念和记录敦煌的辉煌历史与独特魅力,强调了敦煌不仅在过去,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地方。整首诗以历史视角审视敦煌,既展现了其地理与政治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其文化与精神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47)

苏履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次题敦煌志书原韵四首(其二)

秩事重编订,名贤信可传。

残碑标石洞,旧志附金泉。

迁到人分地,飞来马自天。

犹嗟今昔异,纪载笔非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形式: 古风

敦煌署内藏拙居杂咏八首(其一)

我爱居藏拙,门通曲经幽。

公余时退步,多半此勾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敦煌署内藏拙居杂咏八首(其八)

我爱居藏拙,灯光映座隅。

独行如对影,自问愧曾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